病例介绍
患者女,77 岁,因「右股瘙痒性皮疹 3 月」就诊。既往曾患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带状疱疹(右腿部位)。查体可见:右腿带状疱疹遗留的瘢痕上,红色至棕色红平顶小丘疹,皮疹局限于既往带状疱疹发病部位(见图 1)。
图 1. 右股可见红色、棕色扁平丘疹、斑块
追溯病史,患者已口服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治疗疱疹后疼痛 1 年,余无特殊用药或特殊物质接触史。初诊考虑苔藓类病变,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未见明显改变。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而不是累及真皮-表皮交界处的典型苔藓样变(见图 2)。
图 2. A 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带状浸润(H&E, ×100);B 真皮内可见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的肉芽肿结构 (H&E, ×400).
结合临床和病史,考虑 Wolf 同位反应。予以 20% 泼尼松洗剂外用,每日两次。治疗 3 个月后症状及皮损逐渐消退(见图 3)。
图 3. 治疗 3 个月后,皮疹消退
病例学习
1995 年,Wolf 医生等首次提出了 Wolf 同位反应(Wolf’s isotopic response),指在已痊愈或未痊愈的皮肤病部位发生另一种不同性质或不相关疾病的现象,不同于 Koebner 现象。Koebner 同形反应是指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刮伤、抓伤、针刺等伤及真皮的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疹相同皮损的现象。
Wolf 同位反应大多数发生于已痊愈的带状疱疹损害处,其次是单纯疱疹感染,但也可发生于其他疾病部位,如水痘、肿瘤等。不相关的继发性疾病包括肉芽肿性皮炎、恶性肿瘤。
肉芽肿反应,如环状肉芽肿和肉芽肿性皮炎,是常见的继发性疾病之一。环状肉芽肿似乎是最常见的肉芽肿反应。也可能发生其他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皮炎。Ferenczi 等研究了 26 例带状疱疹肉芽肿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报道了一系列肉芽肿反应。炎性反应包括上皮样肉芽肿、间质肉芽肿反应、弹性噬细胞增多症、神经周围和附件周围炎症。
此外,继发性疾病还包括扁平苔藓、皮肤肿瘤、白血病反应、感染性疾病等。原发病与继发病的间隔时间从几天到几年不等。
Wolf 同位反应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血管、免疫、神经系统因素有关。治疗方面,可局部外用、局部注射或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既往报道部分病例尝试抗病毒治疗有效,但使用抗病毒药物缺乏证据,个别顽固的病例可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