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小心“肝”,不是注射乙肝疫苗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2021-06-25 11:02:15来源:人卫健康
乙肝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很容易慢性化。慢性乙肝之所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有三方面的原因。

 

慢性乙肝

一是病毒难于控制,目前无法根治。

二是如果慢性乙肝得不到有效治疗,将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三是治疗时间长,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将其清除,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乙肝疫苗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不是注射了乙肝疫苗就一定不会感染上乙肝呢?

答案是否定的。

必须注意的是,注射疫苗后产生足够浓度的抗体才会对肝脏产生很好的保护性。所以注射了乙肝疫苗(三针后)一定要去化验确定产生抗体,如果没有产生抗体或乙肝抗体的滴度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就需要再打乙肝疫苗加强针。下面谈谈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

不是注射疫苗后所有的人都产生抗体

一般来说,乙肝疫苗注射第一针后大概有30%左右的人产生抗体,此时产生的抗体量很少,维持时间也短。第二针后有50%~70%的人产生抗体。第三针后90%左右的人产生抗体。

对不产生抗体的人则加大注射剂量,但仍然有5%~10%的人会出现无应答或弱应答,无法抵御乙肝病毒的侵袭。

调查显示,接种时年龄大、嗜酒、吸烟、父母亲接种后无应答、肥胖等情况均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的危险因素。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机体免疫识别和应答能力降低,是造成高龄者无应答的原因。父母亲接种后无应答,其子女也存在无应答现象,提示免疫应答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系。吸烟嗜酒会降低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会导致免疫应答差。

 

因此在全程注射完该疫苗一个月后,应及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

 

 

血清中乙肝抗体滴度很重要

抗体浓度越高,保护能力也就越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肝抗体滴度会慢慢降低,当小于10mIU/ml时就应当加强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


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很多人误认为乙肝疫苗是终身免疫疫苗,只要产生抗体就再也不会被感染乙肝病毒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三年,保护率在80%以上。就是说注射乙肝疫苗之后的3~5年,乙肝抗体滴度会逐渐下降,应及时检查补打乙肝疫苗加强针

对于滴度不太高或者滴度下降较快的人群建议每年到医院检查体内的乙肝抗体情况。另外注射疫苗尚未产生抗体的时间段也是感染的高风险期。

感染病毒的量

 

有足够浓度的抗体,对于一般性的接触可以完全避免感染。但是如果大量的病毒进入体内那就无法保证安全,比如输血。

随着医学的进步,此现象已经得到有效地控制,但是难以杜绝。常见的高危人群还有器官移植者、血液透析者等。

乙肝病毒的变异

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乙肝抗体,但仍患了乙肝,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防护作用。所以说,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也不能完全杜绝乙肝的传播,只能是最大限度的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