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2021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走进北京

2021-10-25 11:34:40来源:推医汇

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渡过”抑郁互助康复社区和好心情APP协办,灵北中国支持的“打开心灵,让爱同行”—— 2021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科普活动在北京启动之后,陆续在多个城市举办多场专家在线科普直播,旨在持续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尤其是对抑郁症的认知,有效联动社会各方力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全民精神健康。

什么是“微笑型抑郁”?微笑型抑郁和普通型抑郁有哪些不同?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主任王春雪教授、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主任李艳丽教授分别从神经内科角度、精神科心理学的角度带我们了解“微笑型抑郁”。

 

什么是“微笑型抑郁”?

 

王春雪教授

“微笑型抑郁”并不是医学上的专用术语,它是从在文化层面和公众易于认知理解的角度的一种描述方式。王春雪教授谈到: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疑惑:一个人看起来每天都很开心,面带微笑,但后来怎么听说他患抑郁症,甚至自残、自杀,真的很意外难以理解。大家会觉得这样的患者外在的表现和内心的体验看起来很矛盾。所以将这样的抑郁症类型称为“微笑型抑郁”。其实这样的患者更加需要格外引起重视:因为她们外表看起来很“健康阳光”很“积极乐观”,而内在的痛苦和疾病很容易被身边的亲人朋友忽视,这种“微笑”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这样的患者也更容易失去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的机会。当自己感觉到孤独、悲伤、沮丧和痛苦,但出于工作生活角色的需要或者因为社交的需求又不得不强颜欢笑,不自觉地每天带着微笑的假面具面对他人时,一定要尽早需求专业的帮助,以免出现灾难性的悲剧。

 

“微笑型抑郁”和普通抑郁有何不同

 

李艳丽教授

从专业角度来讲,“微笑型抑郁”是隐匿性抑郁症,但无论是我国的CCMD-3诊断标准,还是通用的ICD-10标准、美国的DSM系统诊断标准,其实都没有“微笑型抑郁”这样的专业名词描述。

那么“微笑型抑郁”和普通抑郁有何不同呢?李艳丽教授表示:其实这两种表现的核心都是患者悲观、绝望的内心感受,但“微笑型抑郁”患者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没有流露出抑郁的情绪。所以这样的患者不会最先出现在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诊室,他们会在综合医院检查、治疗躯体的问题(如慢性疼痛、消化不良、偏头疼等)。

“微笑型抑郁”和普通抑郁相比,普通抑郁至少还有一个“出口”,通过这个出口,至少周边的人们知道他在难过,他还能发出求救的信号,但微笑型抑郁的人,连求救的渠道都是没有的。

 

生活中注意三点,助力塑造健康的大脑

在王春雪教授看来,情绪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大脑功能失调相关,照顾好自己的大脑的健康可以有效预防抑郁症。生活中注意以下三点,助力塑造健康的大脑:

第一. 好好吃饭。当大脑有足够营养,它会分泌使情绪良好、大脑灵活、心情平静、有幸福感的神经递质和激素。

第二. 好好睡觉。因为人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觉,这对大脑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滋养和生理修复的过程,长期缺少睡眠和睡眠作息不规律的人大概率会患焦虑抑郁这类心理疾病。经常熬夜加班、刷手机、打游戏的人群都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因为大脑功能会在这种损耗中发生故障。

第三. 适当运动。科学的、安全的、有指导的、有监督的运动适合每一个人。身体的活动可以激活大脑,有效预防心理疾病。

 

作为2021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科普活动项目的支持方,灵北制药是全球唯一一家专注于脑部疾病领域的公司。长期以来,灵北制药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并与医疗机构、社区等社会各界合作,提升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并推动该领域的医生教育工作。

 

灵北全球高级副总裁及灵北中国总经理戴麓然(Lorena Di Carlo)表示,“灵北深耕中国市场,秉承患者至上的理念,我们希望将更多创新药可以更快引入中国,提高患者药物可及性,推动中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灵北中国多年来持续支持‘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联动政府、专家、媒体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精神卫生科普教育,我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使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