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2021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专家科普

2021-11-17 17:58:42来源:推医汇
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由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渡过”抑郁互助康复社区和好心情APP协办,灵北中国支持的“打开心灵,让爱同行”—— 2021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科普活动在北京启动之后,陆续在多个城市举办多场专家在线科普直播,旨在持续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尤其是对抑郁症的认知,有效联动社会各方力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全民精神健康。

青少年抑郁症近年来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中科院今年3月份发布的一份国民心理健康的白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是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抑郁症成为当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威胁[1]。教育部日前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但是,现实中,很多家长在孩子患病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孩子会跟抑郁症挂上钩。那么当孩子有哪些迹象的时候家长要高度注意?怎么准确地识别孩子的情绪是正常青春期的症状,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抑郁的症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况利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王我教授,从临床以及药物治疗的角度为我们解读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

对于青少年抑郁,家长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况利教授

青少年主要是指12到17岁的孩子,基本是在学龄期,学习压力比较大,整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化是最关注的,对于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背后,一定有很多的原因。什么原因是抑郁情绪导致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况利教授况利教授特别强调:作为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基本认识,青少年完全可以有抑郁情绪,也会患上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疾病,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如果发现孩子对过去感兴趣的事情没有兴趣了,孩子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吃不下、睡不着,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甚至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时候就有可能是抑郁的表现。家长要高度重视,要走近孩子去了解他的真实想法。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有的还可能表现为特别容易跟人发生矛盾,看什么人都不顺眼,与同学跟家长都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是厌学等表现,像这些在青少年身上都是比较常见的早期表现。

正确区分青春期抑郁和叛逆

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抑郁情绪的出现也呈上升的趋势,与叛逆期也有一些关系。抑郁和叛逆怎么区分?

况利教授解释说:其实,抑郁情绪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没有什么原因的情绪低落,有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外界的原因。如果是抑郁症,起码在两周以上的时间里都会情绪低落,对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思维变得迟钝,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严重的时候还会因为对自我的否定而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甚至有自杀的行为。而叛逆一定是有外界的原因,可能跟其他人发生了冲突,发生了矛盾,或者跟家长的教育发生了冲突,孩子就这一件事可能要较真和产生对抗,但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照样开心的玩耍。

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抑郁的迹象后,提醒家长一定第一时间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明确到底是什么问题,然后再进行正规治疗。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吃精神类药物有很多顾虑,认为孩子大脑还在发育期,这些精神类的药物会不会对脑部的功能有不良影响?孩子对药物会不会产生依赖性?会不会成瘾?建议家长对抑郁症这个疾病要有更多的了解,要了解抗抑郁药物对于抑郁症患者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了解药物的副反应在投入临床使用之前都是经过了严格的科学研究。同时一定要记住,抑郁症本身就有大脑生物学改变,是大脑的问题,不是药物带给我们的影响,所以说我们要让自己更清楚,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

青少年抑郁,规范治疗很重要

得了抑郁症?是否一定要用药,用药会不会让孩子变“傻”变“笨”?这是很多家长特别关心的。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王我教授看来,对于孩子用药问题。

王我教授

首先,要评估当前孩子的抑郁症状对于他本身的生活、学习的影响程度。如果说疾病严重影响到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没有办法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没有办法拥有正常同龄人的生活状态,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超过了药物所带来的影响。虽然不否认有些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目前的药物都是经过了长期临床实践检验,而且现在主流的抗抑郁药,在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治疗中已经用了很多年,其安全性是能够得到保证的,所以药物副作用一方面是可控的,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减少副作用的影响。

第二,抑郁症或者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自我调节手段,包括充分运用适合个体条件的户外运动,进行身体锻炼,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调节情绪。科学证实,运动以后脑垂体会分泌一些脑啡肽,可以提高正面积极的情绪。药物治疗是在自我调节手段以外一个强有力的治疗手段,家长需要遵循规范的医院和医生给予的规范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遵医嘱服药,那么对于药物依赖性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医生诊治过程中也会慢慢减量,最后直到孩子完全康复。特别能够理解家长的担心,但是希望家长们也要相信科学,科学已经能够很好的指导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1] 资料来源:《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