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辅助生殖空间巨大,不孕不育辅助诊疗有望纳入医保

2021-09-18 14:14:22来源:基因谷
2021年9月15号,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的答复》,公布了国家医保局经商银保监会答复全国人大代表高莉提出的“关于‘不孕不育症’辅助治疗纳入国家医保提高人口增长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中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医保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支付范围,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同时,在诊疗项目方面,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国家医保局的最新答复,无疑是给了低收入不孕不育家庭新的希望,但医保局在答复中也表示了,这需要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基于平衡医保收支水平的需要,如何更快更稳地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去摸索。

辅助生殖空间巨大

辅助生殖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人的卵子、精子、受精卵或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生殖手段。主要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等。从综合妊娠率统计来看,常规药物治疗、人工授精、 试管婴儿技术的整体妊娠率分别为 15%、 20%、 40%~60%。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不孕不育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正佐证着这一观点。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的不孕率从1997年的3.5%提高至2019年的16.4%,预计2023年中国不孕率将增至18.2%。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7到8对夫妻中就有一对遭遇生育困境,而且不能生育的夫妻呈年轻化的趋势。专家预测,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不孕不育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庞大的受众需求为辅助生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据报告显示,2017年,约有527,000名患者在中国接受辅助生殖服务,预期2023年将增长至956,000名左右,复合年增长率为10.4%;2019年,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约为291亿元,至2020年市场规模约突破300亿元。但资料显示,2018年辅助生殖服务市场渗透率仅7%,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政策扶持 PGT技术放宽审批

辅助生殖产业上游主要由医疗器械、检验试剂以及生物医药构成,同时基因检测以及干细胞技术具备进入潜能,中游为辅助生殖服务,下游为辅助生殖医疗机构。

 

上游

目前辅助生殖治疗费用较高,上游产业对其成本影响较大。辅助生殖术前检查主要包括孕激素六项的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其他激素测定等项目,其检测项目种类繁多,所采用的检测试剂也多种多样。目前针对术前检测的试剂我国已实现全面国产化。针对带有遗传病基因的夫妇,为了防止疾病的遗传,一般还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基因诊断监管较严,开展高通量测序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机构仅十余家。上游治疗药物及培养器械等进口替代空间大。

下游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包括PGD、PGS技术在内的各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为此,国家逐步放宽辅助生殖技术审批条件,增加辅助生殖中心数量。

2021年1月2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以下简称《应用规划》),明确将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PGT)纳入《应用规划》管理范畴中,保证了PGT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

截至2019年底,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有517家,其中经批准开展PGD技术的医疗机构共有70家,约占全国辅助生殖机构总数的13.5%,且经批准开展PGD技术的机构可以开展PGS技术。PGD技术诊断周期数由2012年的1300个上升至2018年1.7万个,相关活产儿数量逐年递增,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

在我国生育政策大调整、辅助生殖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已经释放出进一步扩大医保支付范围的信号。希望在不久后,相关部门就能够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将辅助生殖技术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为不孕不育家庭“减负”,在帮助不孕不育家庭实现生育梦想的同时,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