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们主动为临床发现的寄生虫有:人芽囊原虫、疟原虫、阴道毛滴虫、粪类圆线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十二指肠钩虫、蛔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等。在这些感染的寄生虫中,除了疟原虫是血液寄生虫、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尿道和阴道外,其余均是肠道寄生虫,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人芽囊原虫。
我们回顾了近2年的检测数据,检验人员共在15例患者的粪便中检出人芽囊原虫19人次(其中有2位患者先后送检3次标本均检出人芽囊原虫),是我室发现的感染率最高的肠道寄生虫,占粪便寄生虫检出率的90%。阳性率为1.16‰。其中男性占11例,女性4例,年龄从16岁~86岁,既有门诊患者,也有病房患者,涉及11个就诊科室,其中10例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其中有2例肿瘤患者(表1)。
既然人芽囊原虫在肠道寄生虫病中感染率最高,那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在工作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临床医生了解到患者有胃肠道症状时需给其开具粪便常规检查,特别是肿瘤、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并发人芽囊原虫感染,因为人芽囊原虫属于条件致病性原虫,在人体免疫力强时,可以少量寄生在人体肠道而无临床表现,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就可大量繁殖并导致出现胃肠道症状,虽然人芽囊原虫感染不能危及患者生命,但是会引起患者腹胀、疼痛或腹部不适,也可加重原发病病情,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检验人员报告人芽囊原虫感染时,需要积极给予治疗。
下面对人芽囊原虫的相关知识做一介绍,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的重视。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全球有大约10亿人感染人芽囊原虫。我国不同地域统计的感染率为1.9%-32.1%,曾经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该虫是寄生在高等灵长类和人类肠道内可致病的原虫。
一般认为,包囊为其感染阶段。
人芽囊原虫生殖方式包括:
①二分裂(最主要的增殖方式);
②孢子生殖;
③内二芽增殖;
④裂体增殖。
我们的工作经验是若直接涂片法镜下发现折光性强、大小不一、透明或半透明、有空泡结构或颗粒结构的圆形或椭圆形类似红细胞、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大小的成分时,就必须要求进行瑞氏染色或碘染色,以鉴别诊断是否为人芽囊原虫。
因人芽囊原虫诊断标准尚不明确,对不明原因腹痛、反复腹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的患者建议检查粪便常规,以确定是否有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可能。人芽囊原虫主要传染源是人芽囊原虫感染患者、带虫者及被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动物。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研究表明人芽囊原虫感染可能引起肠易激综合征,亦可引起荨麻疹的发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患者常常并发人芽囊原虫感染。很多肿瘤化疗后因为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人芽囊原虫。
总之,人芽囊原虫感染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应时刻保持对寄生虫感染疾病的认识、加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高鉴别诊断思维,积极筛查和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患者。检验人员需不断提高寄生虫形态学识别能力。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多沟通交流,才能治愈更多的寄生虫感染的患者,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