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栏我们继续邀请到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吴怀英老师(SIFIC版主-尘埃1969)就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话题和大家逐一探讨。
第九期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第三部分“现场检查”第十大点“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第一百二十九条要求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应用微生物室检测和医院感染管理数据信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理想的使用就是始于经验终于目标,验证抗菌药物目标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前需要熟悉国家法规文件要求,需要规范标本采集、运送和培养。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国家文件要求有哪些?
评审专家从哪几个方面检查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评审专家要熟悉国家近些年新发规范标准文件要求,根据国家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法规要求,查看医疗机构有无抗菌药物多部门管理的制度,查看有无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送检率的目标值要求,有无耐药预警机制?有无管理措施?
从医院信息系统随机调取某个时间段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的实际指标。
随机抽查现病历或出院病历了解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送检情况。
查看医疗机构有无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
查看医疗机构有无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送检率的督导检查?有无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性改进?
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医疗机构如何做?
医疗机构根据国家关于抗菌药物管理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健全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送检的制度要求。
医疗机构制定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培养的流程,并针对相关人员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培训,有考核记录。
医疗机构定期不定期督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
有不合格标本统计及改进措施。
有培养标本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讨论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中提及“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但实际上很多医疗机构的微生物信息系统没有把降钙素原、白介素-6纳入送检率的统计之中,因为降钙素原、白介素-6不是抗感染病原体的精准治疗,只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