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监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就是看骨龄。
然后有个妈妈一看带“骨”就想当然以为是“骨密度”,立马留言:
首先这不是广告,是正儿八经的科普,中国50%的孩子都没长到遗传身高,有很多本来做一些轻微的调整就是能纠正的。
比如说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儿童身高,查出来了尽快补充或者排除影响因素就能长高,而不补充,就有可能长不高。
其次,骨龄和骨密度完全是两码事。
退一步讲,骨密度检测也不是智商税,只是让每个婴幼儿童都让去做,并凭借这个结果判断缺钙才是智商税。
一知半解,却不能全面了解,按照自己想象的去理解,甚至去抨击,是最可怕的。
我今天一一解释一下,看过这篇文章的妈妈,不要再张冠李戴傻傻分不清了。
如果看到带“骨”的项目就排斥,甚至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和阻止去做的人,引起不明真相群众的盲从,影响了孩子长高,老人骨折风险增加而不自知,真的得不偿失!
01
我们先来说骨龄是什么?
专业术语有点多,大家要拿出高考的耐心来认真看。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
在了解人的骨龄情况时,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因此,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通过骨龄还可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骨龄的测定还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测定骨龄的方法有简单计数法、图谱法、评分法和计算机骨龄评分系统等,最常用的是G-P图谱法和TW2(TW3)评分法,预测成年身高包括B-P法、RWT法、TW2法等。
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简称:早熟)。
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简称:晚熟)。
02
TW3法是我们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因为是两个大神级人物发明的。
英国的Tanner 博士(叶老的导师)和Whitehouse他俩将手腕骨20块骨,其中7块腕骨,13块掌指骨及桡、尺骨骨骺,按照杈重不同,给予不同的分数,然后得分相加得到手腕骨成熟度总分,然后依据总分对应的曲线评价儿童的骨龄。
TW方法提出后,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进行了验证和应用。Tanner教授总结了世界各大洲人群数十年的检验工作,得出不同种族手腕骨发育指征出现规律相同的结论,Tw骨发育等级标准可以应用于不同人群。
而我们现在去看诊的叶义言教授,就是Tanner教授的学生,叶老年轻时公派留学师从Tanner教授,回国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立了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TW-C)创制,我国目前的骨龄参考书籍就是他做主编的,也是我读书时使用的教科书。
叶老现在是国务院享受国家级教授津贴的专家。
上世纪80年代,叶义言教授公派英国伦敦大学和英国儿童医院进修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科内分泌,师从国际生长学开创人Tanner教授,并成为Tanner教授唯一的中国学生。叶教授研究骨龄30余年,其制定的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由Tanner教授亲自命名为TW系的中国版(TW-C),并选入卫生部“十年百项”技术推广。
叶老曾作为客座教授和研究员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行生长研究多年,应邀成为国际人类生物学研究协会会员。至今从事儿科医疗科研50余年,从事儿童生长发育和内分泌代谢临床40余年。撰写儿童生长发育相关专著三本,其倡导的“儿童健康管理应以生长发育监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被载入《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
叶教授提倡科学生长,曾被评选为2014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至今仍然工作在儿科科研教学临床一线。
这次我们同事去长沙看的专家,就是叶老,中国的骨龄评分法的创始人。叶老已经80岁高龄,但是思维情绪,精神矍铄,每天7点就到诊所上班,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早已吃穿不愁,但是每当说到中国有一半孩子都没达到遗传身高就说自己不能停止工作,能多科普一些就多科普一些,我们昨天推文里也有他的直播讲解,大家可以认真听一下。
点蓝字:孩子长的比同龄人高,为什么比“晚长”还更值得担心?
骨龄的异常,常常是儿科某些内分泌疾病所表现的一个方面。
许多疾病将影响骨骼发育,或使其提前或使其落后,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Alreb-ert综合征、性早熟、甲亢、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骨龄提前;
而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症)、软骨发育不全、垂体性侏儒、甲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
为什么测骨龄能预测成年身高?
骨龄和儿童身高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相互关系,各年龄阶段的身高和成年后的身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根据当前的骨龄,就可以预测出还可能长多高。
预测时,要求输入当前身高和骨龄,女孩还要输入是否已经来例假。然后采用不同的预测公式计算成年后身高。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无论用那种方法预测,预测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且,在每次预测后,预测对象的营养、疾病、环境等许多因素也无法预测,这些预测方法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身高预测的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预测的结果所反映的趋势是不会错的。
有的孩子属于体质性矮小,骨龄和生活年龄一致,这也算发育正常;
有的孩子骨龄小于生活年龄,这就是孩子的生长发育出现异常,而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有很多种。确定原因后,就可以对症治疗。
同是以矮身材为主要表现,原发性矮小症、家族遗传性矮小症、宫内发育迟缓及体质性青春期发育迟缓症,临床鉴别有一定困难,测定骨龄、预测成年身高并结合病史能帮助诊断;
原发性矮小症、家族遗传性矮小症骨龄正常,预测成年身高值较低,但家族遗传性矮小症患儿的成年身高预测值在遗传高度范围内;
宫内发育迟缓骨龄偏低,成年身高也矮,结合病史,幼儿期即可诊断,体质性青春期发育迟缓症骨龄落后,骨龄与身高年龄基本一致,成年身高预测值并不低。
03
再来说说骨密度
骨密度本身也不是智商税,只是大规模的每个孩子都给做是不对的(同理还有微量元素检测也是这样,异常才做,正常不每个都做,抽血准确,其他的不准确!),正常发育的孩子是没有必要进行骨密度检测的,而且也不能通过骨密度检测结果判断孩子是否缺钙,因为只有成年人骨密度降低是缺钙,而孩子的骨密度低则只能代表生长迅速。
骨密度是一种通过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定量CT(QCT)、超声波测定法等相关方式测定人体骨骼密度的方式。
骨密度测定对于各种原因所致骨质疏松症,灵敏度高,诊断率高。
对于中老年人有预示缺钙风险,预警骨折风险的作用。
在发育异常的儿童,进行身高管理的儿童中骨密度测定有助于协助判断治疗效果和监测治疗副作用。
表姐因为身高异常我们也在珠海做了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正常为100%,减少1%-12%属于基本正常,缺乏较多则预示风险,但是正常儿童在高速生长阶段,也会出现骨密度低,这时需要结合儿童的身高曲线进行判断,不能单纯靠骨密度判断缺钙。
现在儿保是每个孩子都做骨密度,这就有点滥用了,不仅仅家长多花钱,孩子接受了辐射,还增加了家长的焦虑,盲目补钙。
所以仅限在有必要的人群身上监测,目前认为需要配合检查的人群是:
1、早产/低体重、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儿童、疑似佝偻病等。
2、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3、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4、 其他人群: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线显示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进行疗效监测者;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旁腺亢进等)或服用可能影响骨矿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肝素等)者。
5、其他有骨质疏松风险并需要明确身体钙质沉积情况的人群。
希望大家看完今天的文章,对骨龄和骨密度都有清晰的了解。
我经常说有些项目和产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过贵,滥用,才是智商税,我们要知其然自弃所以然,不然一味的排斥,看到什么都觉得人家是智商税,就不太合适了。
如果大家都不懂装懂,而且喜欢站在制高点抨击别人,这种氛围确实让人不寒而栗,也会有更多人选择不说,你错过就错过吧,反正影响的也不是自己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