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太神奇了吧!给阴道“喝酸奶”就能防病?

2021-06-24 17:10:02来源:腾讯医典她知
去医院做妇科检查,医生十有八九会给你开一个“阴道微生态检测”。当看到报告单上的“乳酸杆菌”,不少人会心生疑惑“这和酸奶里的是一种菌吗”?给阴道来点“酸奶”是不是可以补这种菌?

大家积极思考的心,小编可以理解,但阴道不见得领这个情啊!

 

一、谁在阴道一统江湖?

自然界里有各种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

而在我们的身体里,皮肤、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也存在似乎独立但其实又互相影响的微生态。

女性的阴道微生态主要包括4个方面:微生物菌群、解剖结构、局部的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

随着对阴道微生态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它不仅跟阴道炎、外阴炎等生殖道感染有关,还与早产、妇科肿瘤、HPV感染、不孕不育、内分泌水平密切相关。

那么健康人群的阴道微生态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微生物专家们通过对全球三百多例不同人种的菌群进行研究,得出了这样一张健康人群阴道微生态的图谱:

来源:Vaginal microbiome: rethinking health and disease[2]

如图我们看到,阴道微生态中的菌群可以大致分为5个大簇,其中最主要的菌群(优势菌群)就是各种乳杆菌。

乳杆菌除了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pH≤4.5),还可以分泌H2O2(过氧化氢)、细菌素及其他抗微生物因子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1]

不过,研究也发现,女性月经周期中的阴道菌落动态,以及妇女一生中的各种生理阶段(青春期、育龄期、绝经期等)中,阴道微生态的菌落组成也有剧烈的变化,并非一直以乳杆菌主导。也就是说乳酸杆菌也不是永远的江湖老大。

 

二、阴道益生菌制剂真有那么神?

各种类型的阴道炎,包括细菌性阴道病(BV)、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是最普遍的阴道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成千上万的育龄妇女。

而研究发现,阴道炎患者中的乳杆菌减少,厌氧菌、真菌过度增殖

传统的治疗策略(比如口服和局部使用抗生素)尽管有效,但部分患者频繁的炎症复发,反复用药导致耐药的形成是临床治疗上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对阴道微生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医生和微生物专家思考如何把这些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恢复成“健康”的微生态。

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广泛应用的潮流引领下,医生们开始考虑使用阴道微生态制剂以恢复和维持阴道健康。

然而,这个领域中的研究充满了自相矛盾的内容[4],比如:在大多数正常和健康的妇女中,乳杆菌属确实占主导地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健康女性,她们的阴道微生态系统并没有大量的乳杆菌属[2]。

这也就表示:足够的乳杆菌并不意味着健康,反之乳杆菌不够,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健康

而且根据对大量的相关研究统计分析,阴道微生态制剂是否真的能够对阴道微生态的改善起到正面效果仍然备受争议,目前也仍然缺乏设计严谨的大样本研究[3]。

简单说就是,这种人为的补充治疗效果很不确切!

更重要的是,那些声称能够治疗阴道炎的阴道益生菌凝胶、胶囊制剂,以在淘宝上查到的这款阴道微生态制剂为例,如果你懂得看说明书,会发现它们都是属于卫生消毒类产品,而不是药物器械类医用治疗产品。

还有口服的益生菌制剂,尤其是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它们基本都是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的,也就是所谓的保健品,这意味着治疗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这些产品实际上可能并没有达到宣传中所说的乳酸杆菌的含量,或是混进去某些致敏成分,也可能在微生物制剂制备过程中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结论:

乳杆菌有不同的种类,并不是所有的乳杆菌都可能对阴道微生态起到调节作用。

饮用酸奶等含有乳杆菌的饮品顶多是在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上有一定的帮助,但“在阴道部位补充益生菌或是涂点酸奶”这类操作,对预防阴道炎不但毫无帮助,反而可能造成阴道菌群失调、阴道炎等的问题。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乳杆菌?

就目前国际上的循证医学指南来说,是不推荐使用的。

但《中华妇产科杂志》最新发布的指南表示,对于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患者,除了更换抗厌氧菌药物,可以试用阴道乳杆菌制剂恢复及重建阴道的微生态平衡[5]。

虽然疗效暂不明确,但微生物在调节人体免疫方面的作用还在进一步探索,目前国内有几款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阴道微生态制剂,一线抗生素治疗疗效差、反复发作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辅助用药。

【参考文献】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Ma B, Forney LJ, Ravel J. Vaginal microbiome: rethinking health and disease. Annu Rev Microbiol. 2012;66:371-389.

[3]Plummer EL, Bradshaw CS, Doyle M, Fairley CK, Murray GL, Bateson D, Masson L, Slifirski J, Tachedjian G, Vodstrcil LA. Lactic acid-containing products for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vaginal microbiota: A systematic review. PLoS One. 2021 Feb 11;16(2):e0246953.

[4]Jotham Suez, Niv Zmora & Eran Elinav (2020) Probiotics in 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era, Gut Microbes, 11:1, 77-93, DOI: 10.1080/19490976.2019.1586039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