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该怎么办?

2021-07-09 16:09:05来源:健康时报
很多人体检时都会有一个“肿瘤标志物检查”,可是拿到结果后,显示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于是不少人认为:

肿瘤标志物升高,一定代表得了恶性肿瘤?

肿瘤标志物正常,就可以完全排除恶性肿瘤的存在?

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华2021年6月在其医院公众号上刊文表示,目前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有80余种,较为常用的有30余种。目前,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也不一定代表存在恶性肿瘤。①

体检肿瘤标志物异常≠ 患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沈晔华2017年8月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的关系很复杂。②

有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早于肿瘤临床症状的出现,因此肿瘤标志物有益于早期发现肿瘤迹象,帮助医生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除了早发现癌症,肿瘤标志物还能用于以下方面:出现肿瘤相关症状或可疑肿块后的鉴别诊断、肿瘤生物学特点和疾病阶段的判断、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提示肿瘤复发、转移等。

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是肿瘤引起的。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部分良性肿瘤、胚胎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肿瘤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而是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影像检查、内镜检查或手术探查等综合判断,而病理诊断才是肿瘤诊断“金标准”。

此外,即便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是就排除肿瘤了。有的肿瘤从始至终肿瘤标志物都不会升高,有的肿瘤标志物在疾病早期正常,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升高。②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

主要目标:肝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甲胎蛋白>400μg/L持续4周,或200μg-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想诊断肝癌,有两个检测指标,一个是B超,第二个就是甲胎蛋白指标,甲胎蛋白突然升高,就提示出现肝癌的可能。③

肝癌筛查建议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1次。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胃癌相关抗原(CA72-4)

主要目标:胃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

若与糖类抗原19-9(CA19-9)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③

胃癌筛查建议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主要目标:小细胞肺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是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91%。

NSE有助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同时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③

肺癌筛查建议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查。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癌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

主要目标:卵巢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癌抗原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在卵巢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华2021年6月在医院公众号上刊文表示,人附睾蛋白4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继癌抗原125(CA125)之后被高度认可用于上皮性卵巢癌肿瘤评估。

因此,HE4联合CA125在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疾病监测、术后复发监测中,以及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①

卵巢癌筛查建议

高危女性于30~35岁起,可以考虑接受定期的卵巢癌筛查,包括血清CA-125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每3个月1次到每年1次。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癌抗原15-3(CA15-3)

主要目标:乳腺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癌抗原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

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比较高,约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③

乳腺癌筛查建议

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或与B超检查联合。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糖类抗原19-9(CA19-9)

主要目标:胰腺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糖类抗原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其中发现最多的是胰腺癌,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

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③

胰腺癌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以 CA19-9、CA125、CEA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液检查结果结合腹部CT、核磁共振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帮助。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1次CT或核磁共振检查。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癌抗原50(CA50)

主要目标:胰腺和结直肠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癌抗原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③

大肠癌筛查建议

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 ,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主要目标:前列腺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前列腺特异抗原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至精浆中的一种糖蛋白,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女性体内不存在,正常男性血清中PSA的含量很低,血清参考值<4μg/L。

PSA具有器官特异性,但不具有肿瘤特异性。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80%。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可见血清PSA水平不同程度升高。③

前列腺癌筛查建议

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β2微球蛋白(β2-MG)

主要目标:淋巴增殖性疾病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β2微球蛋白临床上多用于诊断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其水平与肿瘤细胞数量、生长速率、预后及疾病活动性有关。③

白血病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1次,包括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B超检查、血常规。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主要目标:宫颈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华2021年6月在医院公众号上刊文表示,鳞状细胞癌抗原是一种特异性较高且是最早用于鳞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SCC在宫颈鳞癌(占绝大部分宫颈癌)、外阴鳞癌中有较高的表达,并与病情的进展有关,可用于综合评估及治疗效果。

在肺鳞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中也可能升高。因此,针对宫颈HPV、TCT正常但SCC-Ag升高的患者,建议检查胸部薄层CT排除肺部病变。①

宫颈癌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或者高危型 HPV 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④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癌胚抗原(CEA)

主要目标:结肠癌、胃癌等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

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