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坚持每年去医院做HPV筛查,医生建议说“没必要”

2021-05-14 11:17:55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最近几年,前往妇科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越来越多,但是过度筛查可能反而会给女性的健康带来负担。很多女性也很苦恼:

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做筛查?

应该多久进行一次筛查?

筛查包括哪些项目?

在最近举行的2021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年会上,来自美国的Rebecca Perkins医生给出了解答。

 

HPV、细胞学检查

到底是咋回事?

明确了检查频率后,也有不少人会关注筛查的项目。目前,随访的患者主要需要做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这两种检测。

细胞学检查主要是采集阴道或宫颈分泌物后获得脱落细胞,染色之后观察细胞形态,可以用于判断子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等感染。

HPV检测则主要是通过DNA的方法,直接测出是否有HPV病毒。

相对于细胞学检查,目前临床医生更青睐HPV检测,这是因为细胞学检查检出CIN3级病变的敏感性要比HPV筛查低很多(50%~70% vs. 90%)。因此,在随访的过程中,医生往往优先采用HPV检测,只有当HPV检测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单独采用细胞学检查来监控癌前病变。

图1. 只进行细胞学检查,对CIN3级病变没有长期保护作用,这意味着时间一长,很多漏诊患者将会发展成宫颈癌。

ACOG最新的指南表明:

  • 当HPV结果阳性时,应当考虑联合细胞学检查。

  • 如果无法进行细胞学检查,但是又检测出了HPV 16型或18型阳性,这时候需要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

  • 如果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并且发现了HPV 16/18型感染,需要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且取活检。

 

筛查应该多久做一次?

哪些人需要做?

宫颈癌筛查主要筛查的是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多数是由HPV,尤其是像16型和18型这样的高危型HPV感染引起。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分为CIN1、CIN2、CIN3三个等级,级别越高,越接近发展成为宫颈癌。

图2. 大多数HPV感染在1~3年以内会消失,而持续感染的话则可能引起CIN3级病变(红色:进展为癌症或癌前病变;黄色:持续感染;绿色:检测不到病毒)。

大多数感染HPV的患者,在1~3年左右病毒基本检测不到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病毒完全消失,但是只要宫颈没有明显的病毒感染表现,那么转变为癌前病变或癌症的概率降低。对于这些患者,过度筛查反而会造成很多损伤。

因此,科学筛查是很重要的[1]。

  • 对于25~29岁的女性,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

  • 对于30~64岁的女性,推荐每3~5年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

那么,哪些群体不需要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呢?一般来说,25岁以下的女性是不用进行筛查的,如果是65岁及以上的女性,满足以下条件[1]。

  • 没有感染艾滋病;

  • 没有宫颈癌病史;

  • 过去25年没有癌前病变的记录;

  • 至少3次宫颈涂片检查或者2次HPV检测显示为阴性,就不需要进行宫颈癌筛查。

HPV管理模式的变革

Rebecca Perkins医生分享到,目前关于HPV的管理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医生们从单纯的只看筛查结果,变为基于风险来全面评估患者。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如果只靠检查结果来筛选HPV,很容易漏掉一些高危的患者。

图3. 不同病史患者发展成为CIN3级或癌症的风险。

除了检查结果,病史对于HPV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有CIN2级及以上的治疗历史,变成宫颈癌的风险会显著升高,这时候就应该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这就像纸质地图和GPS导航的区别一样,只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的指南更像是一个地图,当你有问题的时候,翻阅地图即可。而基于风险的指南更像是一个GPS,根据不同的路况,哪怕是相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可能都会根据不同的实时和既往数据提示你走不同的路线。

简单来说,基于风险的决策流程主要是,医生根据患者HPV检测结果以及既往病史,将患者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等风险等级,然后按照轻重缓急依次处理,如下表所示。

如极高危患者,基本是阴道镜检查发现高级别的癌前病变,她们需要立即做手术。而对于低危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减少她们的筛查次数,免得造成过度检查。

那么,基于风险的HPV管理有哪些优点呢?

  • 能够快速评估患者,并将他们分为不同的优先等级进行相应治疗;

  • 可以快速诊断和治疗高危的患者,避免她们发展成癌症。

  • 对于低危的患者来说,有创伤的检查大大减少,避免了过度医疗。

相信经历了这么一场变革,医生能够更快速地区分轻重缓急,并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诊疗。

参考文献: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