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海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上海卫健委表示,该通知将进一步促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有序、安全规范发展。
上海卫健委在《规划》中表示,目前,全市经规划设置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共18家。其中,正式运行机构16家,试运行机构1家,筹建中机构1家。18家机构中公立医疗机构13家、社会办医疗机构5家。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2家。机构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医学园区和自贸区等。
《规划》称,近年来,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平稳有序、优质发展,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服务需求增加相对较快。市场需求方面,由于较大的常驻人口规模、已婚育龄女性数、不孕不育情况及技术服务需求分析认为,上海地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潜在需求较大。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核心城市,辅助生殖技术吸引了全国乃至国外的患者,据测算,“十四五”期间上海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规划》总体目标,将构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规模化、高水平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殖医学中心。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已于今年5月印发《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北京市已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机构(以下简称辅助生殖机构)共12家(不含军队医疗机构)。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AIH)的12家,供精人工授精技术(AID)的3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10家,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的10家,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PGD)的1家,设置人类精子库的2家。机构区域分布为:海淀区5家,西城区4家,朝阳区2家,丰台区1家。
2021年,北京市内,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总数为12家。到2025年,本市准予开展该类技术的机构总数控制在15家以内。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机构为1家。到2025年,本市开展该技术的机构总数控制在3家以内。而人类精子库,北京市设置人类精子库的机构共2家。本规划周期内,不再批准筹建新的人类精子库。
各地陆续出台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是基于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要求实施的。《指导原则》提出,各地制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应以省(区、市)为基本区域,按照属地化管理要求,将本省(区、市)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纳入《应用规划》,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监督管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按3个类别进行规划。
《指导原则》明确,各地编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要更加注重保障社会公益、更加注重优化资源供给效率,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编制原则包括质量安全优先、分类指导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稳妥有序发展。主要内容应包括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机构数量及区域布局等。
从200多年前在英国成功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治疗人类不孕症开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使用成为延续后代和提高生育文明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指对不孕或不育患者进行助孕或优生,使之妊娠并分娩正常婴儿的技术。广义的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人工授精、人类胚胎干细胞以及克隆技术等。IVF-ET 技术的成功是生殖医学的革命性突破。IVF-ET 是指从女方卵巢中取出卵母细胞,在体外和精子结合,培养发育成胚胎后再移植到女性子宫腔 。
1988年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ART及其衍生技术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辅助生殖权威期刊《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曾统计研究发现有约20%的不孕不育夫妇选择ART服务,即ART真实服务夫妇数量960万对。而且该期刊还公布了国内医生不孕不育治疗手段的选择比例,其中ART治疗占比高达52%,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分别为22%、9%,可见ART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主要选择。
但在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伦理与不公平的困境。
高丽娜,马艺,白符,潘晓平. 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初步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20,07:50-5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高丽娜等此前研究指出,截止2018年底,我国共有辅助生殖机构498家,其中东、中、西部地区的辅助生殖机构数分别为264家、139家、95家。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分析显示:2018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辅助生殖机构数按人口配置较为公平;东、中部地区辅助生殖机构数按面积配置相对合理,而全国及西部地区按面积配置则处于高度不公平状态。
高丽娜,马艺,白符,潘晓平. 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初步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20,07:50-53.
该研究认为,按面积配置的公平性则有待提高。配置的不公平性受地区间和地区内的双重影响。今后在制定辅助生殖技术资源相关管理政策时应该改善地理公平性,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医疗援助以尽可能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536家。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辅助生殖医疗机构发展不均衡,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还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不孕不育的夫妇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极多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的伦理问题主要有:生殖控制技术违背了自然规律是否道德? 是否单身妇女、同性恋者及任何年龄的妇女都可以要求做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人类精子库的伦理问题和争议有捐精子者有无对孩子的责任? 孩子有无权利寻找生物学父亲等? 卵子和精子是否应该商业化等;代孕母亲的伦理争议有代孕母亲可否商业化,是否会产生对妇女的剥削和不平等的情况发生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社会伦理可能给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家庭带来巨大压力。
在我国法律领域中,针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法律极少,存在较多空白漏洞。因此卫生立法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快构建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法律体系,有效保障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对象以及相关人士的权利与利益、从而确保辅助生殖技术的运行和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相关医疗机构与医务工作者,以及社会、个人等多方的努力。
未来卫生部门针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存在的问题将会逐渐规范与完善以及加强辅助生殖技术的规范化培训、调整技术发展的目标,在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重视伦理问题,切实保障促进中国辅助生殖技术有序健康发展,造福民众,相信各地出台新的“规划”,将有利于推进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进程,实现造福人类的目标。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利好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政策出台。
7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出台,决定提到,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强化规划引领,严格技术审批,建设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监管,严格规范相关技术应用。开展孕育能力提升专项攻关,规范不孕不育诊治服务。
三胎政策或助推部分人群生育需求的增加,对于高龄妇女和不孕症女性而言,辅助生殖技术成为一种选择。三胎政策消息一经发出,第一个交易日相关的辅助生殖概念股表现活跃。东兴证券认为,预计中国辅助生殖未来5年释放37亿美元市场空间。
平安证券测算,2025年我国辅助生殖市场空间超过680亿,市场空间广阔。认为我国辅助生殖行业,在未来3-5年内的发展逻辑主要为:行业的加速增长和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两相叠加利好辅助生殖服务龙头企业。
长城证券认为辅助生殖技术迭代叠加不孕不育的提高将大大推动辅助生殖、产后康复等行业发展。同时,受益于消费升级,与新生儿相关医疗护理设备、小儿疫苗、儿童保健药及日用品等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相关标的包括锦欣生殖、通策医疗、康希诺等个股。
可以遇见,随着国家加快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三胎政策推行、持续上升的不孕不育患病率,辅助生殖的需求在进一步提升,行业将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