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后,37岁的她与丈夫带着一双儿女,向医生送上锦旗!
这个“奇迹般”的病例,是2014年之前全国见于公开资料的,首例通过化疗和宫颈锥切手术,保留子宫和生育能力并且获得治愈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
近日,罗女士带着老公和两个可爱的孩子,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刘继红教授送上锦旗。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带着家人来到刘教授的诊室致谢了。
从最初刚结婚就被诊断为宫颈癌局部晚期,生命危在旦夕,到后来治好肿瘤,保住生命和生育机会,再到如今已经是一双儿女的母亲,37岁的罗女士11年来的境遇犹如坐上过山车。
刘继红教授团队的努力让这个曾陷入绝望的家庭重新回到了幸福的轨道上,这面锦旗也见证着医患间跨越了11年的情谊。
刘继红教授与患者一家
病情不容乐观,保育成奢望
11年前,新婚燕尔的罗女士还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却发现自己出现了阴道流血的症状。在深圳某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已是宫颈癌局部晚期。当地医生告诉她,为了保住生命,她这种情况必须接受手术及放化疗,肯定是无法生育了。
抱着对生命和生育的渴望,罗女士慕名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刘继红教授求助。
体检后发现病情不容乐观——肿瘤体积大,充满整个阴道, PET-CT检查更是发现已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征象。
虽然罗女士对生育的愿望强烈,但这种情况已经不适合考虑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如何治愈宫颈癌,保全生命。
大胆尝试:“非标准”疗法带来转机
正在罗女士夫妇二人感到绝望之时,转机出现了。
当时适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开展“妇科肿瘤保育生育功能的研究”,刘继红教授敏锐地意识到,新辅助化疗可能是罗女士保住生育功能的唯一希望。
考虑到罗女士对生育的强烈愿望,刘继红教授和妇科团队为她制定了以化疗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暂不进行会使患者丧失生育功能的放疗和传统的手术治疗。
在治疗方案实施前,刘继红教授充分告知了患者这项新的“非标准”的疗法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果肿瘤对化疗不敏感,她可能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期。
“我当时非常清楚地告诉患者,这还不是标准的治疗,但也是她唯一能试的保育方案。”刘继红教授说道。
经过慎重的考虑,罗女士和家人决定和她信任的医生们一起搏一搏。刘继红团队也为她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第一个疗程的化疗效果不好,将尽快为她改变治疗方案。
令人欣喜的是,第一个疗程之后罗女士宫颈的肿瘤明显缩小,病灶对化疗的反应非常敏感。于是,刘继红教授团队又为她继续实施了两个疗程的治疗,化疗三个疗程之后,罗女士宫颈的肿瘤和转移的淋巴结在影像上已经“基本看不见了”。
随后,刘继红教授团队为罗女士施行了腹腔镜下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和“非常保守的”宫颈锥切手术,术中冰冻病理发现所有切除的淋巴结都没有见到转移,切除的宫颈也没有肿瘤残留了。手术后的石蜡病理证实了冰冻病理的结果,患者术后继续接受了3个疗程的化疗,避免了放射治疗,使罗女士在治愈宫颈癌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她的生育功能。
刘继红教授在手术中
如何治疗才能提高保育率和生存率
这个病例是2014年之前全国见于公开资料的首例通过化疗和宫颈锥切手术,保留子宫和生育能力并且获得治愈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
“非常规治疗方式”的成功实施,让中肿妇科团队对改进宫颈癌治疗方式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
“虽然宫颈癌保育手术在20年前就已可以实施,但保育手术的条件苛刻,只有非常早期的才可以做,并且手术切除的范围较大,导致保育手术之后妊娠率比较低,即使妊娠也容易早产和流产。我们就从这个病人的成功治疗得到了启发,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将肿瘤缩小,从而让原来没有保育指征的病人可以保育,同时也可缩小保育手术的范围,让生育更有保障。”刘继红教授说道。
遵循这样的思路,2015年中肿妇科团队启动了新的临床研究,优化治疗方案,已成功为多例有生育意愿的适龄患者成功实施了保育治疗,也已经有多名患者在治疗后生育了健康宝宝。
健康知多D
接种HPV疫苗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对付肿瘤,预防十分重要!
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在妇科癌症中最常见,其病因明确,因此它也是唯一可以针对病因进行一级预防的癌症。
由于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不正常,所以这种疾病容易引起患者重视。
刘继红教授说,宫颈癌有癌前病变阶段,HPV感染后只有少数人会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在此阶段采取治疗措施很容易治愈宫颈病变。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宫颈癌前病变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宫颈癌,但也有少数人可自动缓解。女性若能及早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HPV感染,大幅减少患宫颈癌的风险。
此外,感染HPV病毒后到发生宫颈癌,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余年。并且,即使已经发生宫颈癌,其进展也比较慢,这有利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后治愈率较高。
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主要针对早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对早期和晚期宫颈癌都是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