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是由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三个因素所决定。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罪魁祸首,是癌症给身和心带去的疼痛。身体的疼,是癌痛。心的疼,是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在临床诊疗中,在日常康复中,医生如何“治病+救人”,患者如何自我调整,家属如何帮助肿瘤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摆脱情绪困扰,如何能让癌症患者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质量,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重要事情。
“坏情绪”诱发癌症
每个人身体内都有癌细胞,但有些人患病了,有些人不发病。究其原因,与人的神经系统、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很大关系。当人体的神经系统出现不平衡、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时,癌细胞会疯狂生长,反之则会萎缩,甚至消失。
我们经常听闻,某某在不知道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一旦被诊断罹患癌症,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同时疾病也会迅速恶化。很多人都说,得了癌症的人大半是被“吓死的”。
事实如此,癌症在发病过程中,心理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心理因素能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导致身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从而产生疾病。
通过临床观察及分析,医学家发现一般癌症患者通常具有某些性格特点,如:被动、过于服从、缺少主见、回避冲突、压抑情感、依赖感强。美国科学家Temoshok把这类性格称作“C型性格”(C是癌症cancer的首字母),也表明这种性格是易患癌症的高危性格。
人的一生中难免经历各种不顺,医学家认为负性生活事件是诱发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心理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研究》提到,通过生活事件量对肿瘤患者和一般人在近三年来的生活事件进行测量,发现负性事件越多,受到的情绪刺激越大。
在 2013 年的《BMC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人群癌症伴发抑郁焦虑的 Meta 分析,提示癌症人群的抑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抑郁程度:54.90% 癌症人群 vs. 17.50% 健康人群。焦虑程度:49.69% 癌症人群 vs. 18.37% 健康人群。由此可见,抑郁在癌症这个人群中是多么普遍。
北京回龙观医院也曾经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五种负性生活事件为:家庭成员重伤或重病、家庭成员死亡、子女管理教育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夫妻感情不和。
美国康奈尔大学Miller教授也发现,那些已经存活15-20年的癌症患者如果突然复发,通常是在复发前的6-18个月里发生了严重的情绪应激事件。
肿瘤患者闹情绪还真是个事儿
肿瘤患者具有共同的强烈的负性心理反应,在不同的疾病阶段心理反应各有特殊性。
诊断之初,患者会焦虑、抑郁、恐惧和绝望。食欲、睡眠、行为异常,甚至部分有自损行为,自杀的念头。随之依赖被动性增加,疑心加重,夸大身体的变化或过分警觉,行为变得幼稚,自尊心增强,渴望得到关怀照顾。
到了治疗康复阶段,患者对不同治疗措施可产生不同的身心反应,对治疗缺乏信心,如回避手术或寻求其他解决方法,担心疾病是否能治愈进入复发阶段时候,类似于诊断阶段的状态,患者对治疗的信任感明显降低,寻求其他非医学的治疗方法更为常见。
最后,则是最严重的终极阶段,每个人表现有差异,但都非常令人棘手。
我们再分析一下肿瘤患者这些情绪的特点:
焦虑:是一种最重要的精神症状,是患者难于应付自己的不良处境而产生的复杂情绪反应,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紧张与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惶惶不安,忧心忡忡,睡眠紊乱,预感死亡将致,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抑郁: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症状,是大脑皮层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表现。轻者安静、抑制、气馁、反应迟钝、情绪低落及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重者表现为持续的紧张不安,食欲减退,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失眠(早醒为主),甚至精神崩溃、自杀。
恐惧:恶性肿瘤是最可怕的心理冲击。恶性肿瘤不仅意味着面对死亡,意味着面对患病的无力感、日益加重的病痛的折磨和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而且还意味着面对由此而致的失去职业、地位、经济来源等。
愤怒:当一个人长期而艰难地与恶性肿瘤作斗争,在多次失去信心和希望之后,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这是一种极度痛苦的叫喊。
孤独:因长期患病而不能参加工作、学习、家务劳动等,切断了与社会工作单位,亲朋好友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失去了正常的社会适应性。
绝望:当疗效欠佳、病情持续加重,伴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会出现拒绝治疗,拒绝进食的极端行为。
一般来说,患者在良好的医生患者关系及家庭社会支持下,如能很快地调整自我,就不需特殊的精神类药物来控制症状。如果患者适应肿瘤危机的表现超过了正常的心理反应,出现极端情况,就应当进行适当的精神病学评估,以选用进一步治疗措施。
肿瘤患者需要心理呵护
有人感言:曾经再光鲜,再成功的人,在疾病面前也是渺小不堪,疾病面前,众生平等。过往的尊严、名利、欲望、都将被击溃。面对癌症的到来,痛苦的嘶吼、肢体的残缺、死亡恐惧,即使曾是最坚强的超级英雄,也无法从容面对。
如果说人类对抗癌症的战斗是穿越古今的博弈,那么个人对抗癌症的经历就是考验身体和意志的持久战。因为,从发现、诊断到接受治疗,担忧、恐惧和痛苦如影随形。我们想说,如果不幸得了癌症,必须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在CPOS学术年会上发布了《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这个指南是我国在心理社会肿瘤学领域的第一本治疗指南,为保证高效高质量的“全人”照护的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依据。
2018年3月,权威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一项针对SMaRT Oncology-2及SMaRT Oncology-3研究的次级分析显示,抗抑郁治疗项目可有效改善肿瘤伴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
综合相关信息,为您推荐方法如下:
学会直接面对癌症,靠信心和毅力做好长期和肿瘤作斗争的准备。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每名患者所应持有的有力“武器”。
了解一些肿瘤基础知识,接触目前医学界对肿瘤防治观点、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改变自己原习惯看法和陈旧观念,纠正癌症=死亡等错误观念。要明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恶性肿瘤不再是绝症。新的抗癌药物或治疗技术正在不断被发展并用于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随时都可能有重大突破,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生命每延续一天都可能会获得新的机遇和希望。
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唱歌、朗诵、绘画、书法、摄影等。
参加群体活动,在小组里,往往有抗癌达人,分享他们抗癌的点滴经历,树立起榜样作用,让小组内其他成员也建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通过小组内各成员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不仅能消除一些不恰当的想法,还能为小组成员即将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早期经过治疗的康复病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争取尽快回到原来的生活、工作和朋友圈子去,尽量让自己保持正常人的状态。
必要时看肿瘤心理科门诊,可以向心理医生咨询,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干预和指导治疗因疾病所带来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可以进行量表自评,如SDS(抑郁自评量表)、SCL90(90项症状自评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的测试。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心理治疗法,也可以结合其他物理、药物等疗法,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方法包括支持疗法、精神分析法、催眠法、行为矫正法、生物反馈疗法,以及音乐、艺术、运动等等。
特别是家属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以适应其个体性特征,缓解其不良情绪,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和精神寄托,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这样不仅可有效抑制躯体的主观不适,更能激发机体的潜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当然,作为一名患者,也要体贴家人的不易。要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地以你自己为中心,不要过于挑剔般对家人训斥、呼来喝去。因为只有家人是您最亲近的人!
写在最后
抗癌是一场身体和精神的修行。每一位病友都是历经坎坷、艰辛、无助、彷徨,才调整到能直面、勇敢和坚强。
愿您们从炼狱般痛苦的岁月中破茧重生,走出“心理黑洞”,前方一定柳暗花明!
我们更愿和您们携手,一起洞悉抗癌历程中的人生大学问!让大家共同把爱传出去,让抗癌的路上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