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我国甲状腺癌总体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已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 8 位,处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 3 位。
甲状腺癌分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是甲状腺癌的四种类型,其中前两种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 90% 以上,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又占分化型甲状腺癌 90% 以上。
手术治疗、131 碘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 TSH 抑制治疗是降低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基石,已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术后 TSH 抑制治疗可显著降低甲癌的复发率和病死率。
我国与美国对甲状腺癌腺叶切除术式的选择适应症稍有差异,如下表所示,对于单腺叶+峡部切除术,手术指证相似。
但国内综合了肿瘤大小及转移、放射史及手术复发因素,符合我国国情需要,尽可能一次手术切除所有病灶,国内较多学着推荐我国指南切除范围。
淋巴结清扫术
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是甲状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于中央区淋巴结是否需要清扫,国内指南未做明确规定,虽然术前常规的颈部 CT、B 超未提示有淋巴结转移,但 DTC 隐匿性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可达 50%。
且应局部淋巴结未清扫往往导致二次手术,二次手术清扫的风险及难度均较大,所以对于影像学检查明确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应清扫中央区。
对于影像学检查未提示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如存在高危因素(如 T3-T4 病变、多灶癌、家族史、幼年电离辐射接触史等)须行中央区清扫;不伴有高危因素,可个体化处理。
国内指南与国外指南在侧颈区淋巴结是否清扫结论一致:在明确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后才需清扫。
根据术后复发风险层决定是否行 131I 清甲治疗。对于高危复发危险分层患者强烈推荐,中危分层可考虑行 131I 清甲治疗。
但其中镜下甲状腺外侵但癌灶较小或淋巴结转移个数少,受累直径小且不伴高侵袭行组织亚型或血管侵犯等危险因素的中危患者,不推荐行 131I 治疗,低危患者不推荐131I 治疗。
131I 治疗禁忌症: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计划 6 个月内妊娠者
TSH 抑制治疗是指 DTC 术后应用甲状腺激素制剂(主要 L-T4)将病人血液中 TSH 水平在正常范围的低限或底线以下的一种治疗方法。
✦ 对于无病生存的低危患者、未实施清甲的低危患者、血清测不到 Tg、颈部超声检查阴性的患者,TSH 控制在 0.1-0.5mU/L;
✦ 对于无病生存的中、高危患者、存在任何部位转移的患者,TSH 维持在小于 0.1mU/L 至少 5 年,5-10 年随访无复发及新转移提高 TSH 为 0.1-0.5mU/L;
✦ 病情持续进展或进展无限期者,保持 TSH 在 0.1mU/L 以下。
但长时间维持极低水平的 TSH,有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率失常及心肌缺血、增加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临床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迄今为止,对最佳 TSH 目标值尚无一致意见。
对于 50 岁以下的患者,L-T4 初始剂量一般为 1.5-2.5ug/kg/d,增量时间可较短;对于年纪较大者合并冠心病、骨质疏松、绝经后妇女初始剂量应适当减少,逐步缓慢增量。
每次调整 L-T4 剂量后,4-6 周随访复查甲状腺功能,待达到理想状态后 1 年内 2-3 月复查,2 年内 3-6 月复查,5 年内 6-12 月复查。
服药后应与某些食物有适当的时间间隔,如与维生素、滋补品间隔 1 h,与含铁、钙或药物等间隔 2 h, 与豆、奶制品间隔 4 h,与降脂药物间隔 12 h。
目前, 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明确的有两个: 电离辐射和家族遗传因素。女性的甲状腺更容易癌变,是由多因素造成的。
女性情绪容易波动, 面对压力, 或严重精神刺激时, 其免疫力调节能力更易出现异常。
女性雌激素水平较高, 尤其是 20-40 岁女性, 处于生命旺盛期, 体内激素水平是一生中最高, 更容易中招。
此外, 很多女性为了减肥, 饮食不规律, 营养跟不上, 也将导致甲状腺无法正常代谢, 提高甲状腺病变概率。
避免食用过多的海产品(含碘较高),同时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劳逸结合,保持心态平和;戒烟限酒;适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学会自行检查颈部的方法,如发现肿块、结节,及时就诊;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需服用左甲状腺素片,如服药期间出现心慌、怕热等不适,及时就诊。
放射线照射或者接触放射线物质是导致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要尽量避免受到放射线物质的照射,特别是婴幼儿及儿童。
建议增加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甲状腺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因此如果家人有甲状腺癌的病史,需多留意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