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题为“Geno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cosal symbiont involved in early-stage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生物群中特定菌群水平的增加表明机体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文章中,研究者William DePaolo等人追踪了40名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并在息肉附近进行活组织检查的患者,旨在确定与没有息肉的患者相比,存在息肉的患者机体存在的细菌水平是否相对较高,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50-75岁之间,其中60%都是女性。一种名为非产肠毒素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的常见细菌的水平在有息肉的患者的粘膜活检组织中明显上升了。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区分携带息肉和不携带息肉的患者之间的不同微生物特征,并确定了样本中脆弱拟杆菌的水平与小息肉的炎症水平之间的关联。
经过仔细检查后,研究者发现,相比无息肉的患者而言,有息肉的患者机体的脆弱拟杆菌在诱发炎症的能力上会表现出不同。研究者的整体想法是,很多人在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时才会想起微生物组,但很难确定是否机体的微生物组会发生改变以及何时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人员就需要尽可能早地分析疾病的成因,并阐明是否微生物组会将息肉推向癌症发展的方向。
图片来源:Melissa C.Kordahi,et al. Cell Host & Microbe (2021). DOI:10.1016/j.chom.2021.08.013
当研究人员考虑微生物组以及其在疾病发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时,他们常常会想到其成分上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一种潜在的危险细菌或许就会占据上风。
本文研究数据表明,为了在代谢和炎症改变正在发生的环境中生存,一种正常的健康肠道和相关细菌或许就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适应,这种方式会导致其对炎症的贡献而并非抑制炎症。结肠中仅有5%的息肉会转变成为癌症,息肉实际上会在结肠的相同区域反复发生。实际上,在癌前息肉发展之前,新的结肠癌筛查就能寻找到肠道中栖息的关键菌群,以及特定脆弱拟杆菌的水平。
结直肠癌是美国人群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年轻人中不断上升,如果在息肉出现之前就能进行微生物的筛查,这或许就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纳入200名患者进行研究来确定是否粪便样本能作为进行粘膜活检的替代物。
综上,本文研究通过强调菌株特异性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差异,以及微生物组中出现的更广泛的组成差异,揭示了对肿瘤发生前息肉微生物环境研究的新线索和新思路。
原始出处:
Melissa C.Kordahi,Ian B.Stanaway,Marion Avril, et al. Geno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cosal symbiont involved in early-stage colorectal cancer, Cell Host & Microbe (2021). DOI:10.1016/j.chom.2021.0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