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你可能有一种“朋友”很多,多到你周围平均每10个人里就有1个,这就是“糖友”。不太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是“甜蜜”的朋友呢!其实不然,这个糖可不是甜甜的糖,而是严重的“甜蜜的负担”,它不仅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拦路虎”,也是乡村振兴上的一块“绊脚石”,它就是糖尿病!两会期间,长期从事糖尿病临床和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教授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栏目,就“助力乡村振兴,守护人民健康”话题深入解读,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
糖尿病患者过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我国实现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目标,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的慢性病依然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赵家军教授介绍,改革开放40多年来,糖尿病在我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只有0.67%。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上世纪90年代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2-3%之间;2000年以后已达到了6%;2010年的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0%,患者总数超过了1亿。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习惯,另一个是遗传因素。但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导致了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增长, 而中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有相当一部分人仍未接受治疗,糖尿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基层糖尿病防治关口前移,先省饭钱,后省药钱
当前我国正面临老龄化趋势,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了2.6亿,而这2.6亿老年人当中有30%都患有糖尿病,一部分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有的好不容易刚刚脱贫,又陷入因糖尿病返贫的困境。
赵家军教授认为农村的糖尿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只有当全中国的农民都健康了,我们才有可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赵家军教授提出我国糖尿病防治主要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和基础医疗设施还比较薄弱;二是基层卫生人员的防治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增加、完善和提升;三是做好健康知识普及。
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逐渐成为医疗界的共识,赵家军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的急剧增加,主要原因是肥胖、生活方式改变和工作节奏紧张等引发的问题,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之后,血糖、血压、血脂、脂肪肝、尿酸等指标基本上都会恢复正常。赵家军教授表示,“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目前最经济、最绿色、最环保的防病治病的方法。先省饭钱,后省药钱,健康多活好多年。”
提升基层医生水平,强化基层糖尿病药物保障
对于药物保障方面,赵家军教授表示:“在基层医院要强化口服制剂这一类常用药物的保障,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的话,可能还要加上一些行为治疗方法,比如适度锻炼等。另外,也要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动态调整,对于一些纳入医保目录并且已经在中国人群中广泛应用的药物要放进去,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等,让最新的疗法也能惠及基层百姓,帮助糖尿病患者更早期地预防心血管疾病,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在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上,同时要考虑个体化问题,既要考虑到病人的病情,也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情况,每个糖尿病患者至少都能有5套方案方便选择治疗。
赵家军教授最后强调,做好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做好防治结合,降低糖尿病的医疗负担,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健康也是GDP,建设健康中国的道路任重道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