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黄峻教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阐述,希望对读者的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专家介绍
黄峻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名誉主任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名誉主编
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
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
主持编写:《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国肥厚型心肌病管理指南2017》,《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等
心衰患者高钾负担不容忽视,如何破局?
论坛报:请您谈谈,心衰患者高钾血症的疾病负担。
黄峻教授:目前国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高钾血症发生率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足,但就药物作用机制而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RAASi),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酞酶抑制剂(ARNi),以及醛固酮拮抗剂,均通过抑制RAAS而发挥作用,在对心衰产生有益效应的同时,也会导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反复发作,总体而言,其发生风险约为17%,其中约33%为轻度升高,47%患者血钾为中重度升高。
高钾血症引起RAASi减量和停药。从临床角度而言,不同程度的高钾血症都是需要干预的,对于心衰患者更是如此。RAASi酌情减量或暂停应用,影响心衰“金三角”或“四联方案”的实施和疗效。减量或停用患者死亡比例可能分别增到27.7%和30.1%。
高钾血症会明显升高心衰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与无高钾血症者相比,高钾血症导致患者住院风险升高2~3倍,死亡风险升高3~4倍(据美国>90万例回顾性分析)。此外,高钾血症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每1例患者将会增加约6000欧元的医疗费用(据丹麦国家患者登记研究)。
论坛报:心衰疾病本身、相关合并症及一些药物治疗可使心衰患者常常伴有血钾紊乱,请您谈谈,心衰患者高钾血症管理现状。
黄峻教授:高钾血症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①高钾血症症状隐匿,肌肉无力、疲乏、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等症状不典型,与其他疾病的症状可能混淆,诊断困难。②对于医生而言,常更关注患者的心衰症状和相关指标变化,对血钾关注度不够,故容易忽视高血钾的诊治。③电解质检测需要在医院进行,无法像血糖、血氧、血压检测等简便地在家庭中进行,且诊治过程中需要反复检测,低检测比例提高了诊断难度和漏诊率。④电解质检测和随访的重要性并未深入人心,医患关注度不够,早期防治及处理比例也不高。
针对高钾血症的诊治困境,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通过健康宣教等提升医患的重视度,告知患者高钾血症的危害,需要定期进行电解质测定。②按照心衰患者诊治流程和规范,定期检测血电解质水平,提升高钾血症的诊断率,并进行有效的预防。③联合使用有效降钾药物,平稳地控制血钾,在长期应用RAASi的前提下将血钾维持于正常水平,预防高钾血症的发生和复发。医生尤其需要对曾发生过高钾血症患者,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并告知其需要定期检测,且现在己有了口服的药物,可以降低血钾,使患者长期依从心衰的规范治疗。
合理检测,适时治疗,应对高钾血症
论坛报:高钾血症会干扰RAASi的合理使用,而减量或停用RAASi会导致心衰患者预后不良,请您谈谈,针对RAASi治疗的心衰患者,这类高钾血症高危人群的总体治疗原则?
黄峻教授:RAASi包括我国常用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于心衰,尤其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的治疗,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禁忌证,均应该使用,其有助于改善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纤维化,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此类药物的应用必须遵循指南(GDMT)并达到优化,即从小剂量起始、逐渐递增,达到目标剂量或患者可耐受的剂量。由于有可能造成电解质紊乱,包括血钾水平升高,导致高钾血症,为了防止高钾血症,在应用RAASi的过程中,尤其曾发生过高钾血症的患者,可考虑联用钾结合剂。
一般当患者血钾水平<5.0mmol/L时,我们才开始应用RAASi。因此,当患者血钾达到或超过5.0mmol/L时, 就应该采取应对措施,将血钾控制于5.0mmol/L以下,只有适时检测,长期稳定地控制血钾水平,才能使患者长期接受心衰药物治疗包括RAASi。
关于血钾的检测频率问题。建议定期监测血钾和肾功能,上述药物治疗后1~2周应监测一次,随后监测1次/月, 长期维持为1次/3个月。如果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增加了药物剂量,则从新开始检测周期,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使用襻利尿剂、肾功能不全、曾有高钾血症病史、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应更密切的监测,长期维持建议1次/1~2个月。
对于确诊高钾血症或高钾血症风险较高的患者,应该考虑应用新型钾结合剂环硅酸锆钠(钾结合剂)以避免高钾血症的出现,使患者能长期和安全地应用RAASi。既往我们拥有的治疗高血钾症的手段有限,如葡萄糖酸钙、葡萄糖+胰岛素、促钾离子排泄的方法(如利尿剂、阳离子交换树脂等),疗效不肯定,有相关风险,也难以长期控制血钾水平及预防高钾血症的复发,可以说临床医生苦无良策,去兼顾长期应用RAASI和避免高钾血症的风险。钾结合剂的出现,才有了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
新型钾结合剂,值得积极探索和应用
论坛报:《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新型口服钾离子结合剂环硅酸锆钠用于心衰患者高钾血症处理,请您谈谈,降钾药物环硅酸锆钠的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优势。
黄峻教授:作为一种新药,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应用,积累临床用药经验。
钾结合剂是一种非吸收性、不会溶解的环硅酸锆鈉无机粉末,在肠道内与钾离子结合。药物在体内不代谢,所以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副作用少。药物的起效快,血钾水平下降在口服后1小时即可观察到,降至正常范围的中位时间为2.2小时。用药一年,患者血钾水平88%≤5.1 mmol/L,99%≤5.5 mmol/L;基线已应用RAASi的高钾血症患者, 74%可维持同等 RAASi剂量, 13%增加了剂量;基线未使用RAASi的患者,14%患者启用了RAASi。显示该药有效降低心衰患者血钾,并维持于正常水平,而无需调整RAASi剂量,有助于RAASi的应用和维持 (据Ⅲ期研究资料)。接受各个剂量钾结合剂持续治疗1年的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提示安全性好(据包括1700余例患者的汇总分析)。
钾结合剂可用于伴或不伴CKD心衰患者的高钾血症,或RAASi使用所致的高钾血症。起始剂量10 g,3次/d,持续48 h。达到正常血钾水平后,采用最低有效剂量 5 g,1次/d维持,按需调整剂量。
钾结合剂起效快、可长期控制血钾的优势,使心衰患者,特别是合并肾功能损害、需要大剂量应用RAASi、药物代谢存在一定程度问题的老年患者等,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血钾水平。从研究结果公布到上市,再到进入医保,通过绿色通道,仅约两年,速度可为迅速。希望医患双方都能加深新药的了解,既保证治疗方案的实施,又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增加长期应用的安全性。
论坛报:为了进一步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使得我国心衰患者活得更长、更好。请您谈谈,您在心衰患者高钾血症预防、诊断、治疗及综合管理上有何建议和期待?
黄峻教授:这个问题太大了,一言难尽。强调一些基本要点吧。一是心衰治疗要积极采用GDMT,这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必要手段。基本治疗方案为新金三角和钠-葡萄糖共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即“四联方案”,并将药物剂量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或可耐受剂量。二是RAASi的应用必须先排除禁忌症,如低血压、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损害;采用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的方法,正是为了降低上述不良反应的风险,必须严格遵循。三是要努力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才能提高现代心衰治疗的效果。四是做好随访监测和动态评估工作,很重要。例如上述高钾血症,会明显影响患者预后,且血钾水平易受饮食、代谢、神经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影响,RAASi应用更会明显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定期检测早期发现血钾异常。根据监测和动态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五是要用好钾结合剂,为RAASi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https://mp.weixin.qq.com/s/Iqc3ZlKoetkRudmbQVfk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