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以下简称“《CACA指南》”)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发起的,由樊代明等诸多院士、学科带头人参与编写的中国恶性肿瘤防治领域的全流程指南。
在近日召开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指南解读专场”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吴炅教授对《CACA指南》乳腺癌整合诊治前沿进行了详细介绍。我们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了解乳腺癌诊治现状。
中国乳腺癌发病呈现3大特征
吴炅教授指出,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ASR)提示,全球每年约有226万新发乳腺癌患者,其中中国乳腺癌患者数约占全球19%。尽管目前中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83%左右,但中国乳腺癌诊治水平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目前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总体发病率较高(2020年发病率为41.6例/10万人)、确诊患者年龄较低(中位发病年龄53岁左右)、患者乳腺致密性高(与患者年龄低有关)。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乳腺癌的普查筛查率也同样较低,总体通过筛查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比例也较低。
治疗方面,目前中国乳腺癌患者无论是保乳率(约为20%~25%)、乳房重建率(约为10.7%)还是患者5年随访率(约为43%)都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乳腺癌患者全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中国证据、中国影响
近几年来,中国乳腺癌领域专家在基础、转化以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等人的牵头主导下,复旦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全球“最大”三阴性乳腺癌的多组学图谱,并提出“复旦分型”。在此基础上,邵志敏教授牵头主导的FUTURE研究将三阴性乳腺癌“四分型”应用于中国难治型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开启了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先河。
2021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中玉教授牵头开展的SYSUCC-001研究,将节拍化疗的理念应用于辅助治疗,“首次”验证了标准辅助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低剂量卡培他滨维持治疗1年可显著改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2017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原创TKI抑制剂吡咯替尼完成1/2期临床研究并成功获批上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牵头的3期PHOEBE研究、3期PHILA研究完成后,吡咯替尼方案成为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放疗领域,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淑莲教授等人主导的一项3期临床研究,是全球首例大型、关于大分割放疗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疗效的临床研究。在《柳叶刀-肿瘤》(Lancet Oncology)同期述评中被赞为“优雅的治疗方法,控制肿瘤治疗成本,减轻了经济负担”。
中国乳腺癌筛查、诊治革新
筛查:中国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率较低。与此同时,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相对更为年轻、乳腺体积小且以致密型为主,对中国女性而言,乳腺超声的敏感性、准确性均显著优于乳腺X线检查,因此超声或更适用于中国人群乳腺癌筛查。
外科治疗:目前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已经取得了诸多突破,21世纪肿瘤整形保乳、保守性全乳切除技术、乳房重建、1~2枚前哨淋巴结阳性(SLN+)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新辅助治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等的应用或有望使患者在保乳、保腋窝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保美”。未来乳腺癌领域整合医学的发展或将进一步实现精准医学时代下的多方治疗手段融合。
放疗:保乳术/全乳切除术后放疗可以降低患者局部区域、远处复发率并降低乳腺癌患者总体死亡风险。此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通过放疗治疗也可以起到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转移性乳腺癌放疗在姑息减症方面的有效率达到60%~80%;在寡转移方面的局控率达到80%~90%。
系统性治疗:目前乳腺癌系统性治疗的原则是:分类而治、优化原则、整合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通过规范早期治疗,增加早期治愈率,可减少初诊4期乳腺癌患者比例;对于晚期乳腺癌而言,局部复发依然有再次治愈的机会,在目前系统性治疗手段下,患者依然有机会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
小 结
吴炅教授强调,乳腺癌的筛查、诊断以及治疗需采用整合医学的模式来推动发展。治疗方面,手术是去除乳腺肿瘤、获得康复的重要手段;综合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有望助力患者实现治愈;辅助医疗手段的合理运用是促进康复的保障。
目前,乳腺癌的总体治疗理念以及原则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CACA指南》在制定过程中集合了外科、影像诊断、病理等多学科领域专家,为乳腺癌患者更有效的全程管理提供了洞见。
来源:医学新视点https://mp.weixin.qq.com/s/l7nTT0GqgW_H1TJnOT1d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