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健康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期,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14亿人的民生福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实施以来,特别是“一老一小”眼健康以及重点眼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眼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包括青光眼、眼底病患病人群不断增长,眼健康领域还存在巨大未满足的需求。我国眼病防治工作依然任务艰巨,眼科创新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可及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推动创新眼科管理治疗,个性化患者诊疗,整合眼科护理,7月13日,2024年眼科国际交流会将在广州举办,艾伯维为本次会议提供支持。届时,全球将有约300位医疗卫生相关专业讲者和参会专家将齐聚广州,通过跨越国界、融合亚专科与跨领域治疗的交流,持续推动全球眼科医疗技术和诊疗观念的进步,并助推中国眼健康建设。
青光眼与眼底病成我国不可逆致盲眼病主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组织《世界视力报告》,中国是全球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约有盲人670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指尖”生活盛行,目前我国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年龄相关性眼病、代谢相关性眼病日益凸显,青光眼与眼底病已成我国最主要两大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严重威胁国民眼健康。
以青光眼为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发布的《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显示,2020年全球原发性青光眼患病人数超过7600万,我国达到了2100余万。但是,在中国青光眼早期的检出率只有10%,由于知识普及程度不足,相当一部分没能在早期得到及时诊治。
眼底病方面,据《中国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报告》显示,60岁和70岁以上人群眼底病患病率分别高达21.4%和25.6%,其病因复杂且种类繁多,轻则引起视力下降,重则导致失明,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此外,由于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庞大,其导致的并发症——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约有500万。
2022年,国家卫健委印发了《 “十四五” 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对持续推进中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详细指引,并将眼底疾病纳入到了我国慢病管理范畴。规划明确提到,眼底病、青光眼是重点人群重点眼病防治的一部分,必须提高这类眼病的早诊早治能力。
可见,视力损害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不容忽视,尤其是不可逆致盲性疾病——青光眼、眼底病的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眼健康领域还有巨大未满足的需求。
创新药物惠及患者 推进早诊早治及全病程管理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科技创新成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也对眼科疾病治疗手段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得益于国家在加速创新药领域进步中推出的多项利好政策,近年来大量创新药成功研发和上市,为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和希望。对于临床上一些无药可治,或者治疗方案亟待革新的眼病,也会通过部分地区“先行先试”政策引入,解决很多临床痛点。比如,2020年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通过真实世界研究获批青光眼微创引流管赞宜®(XEN®),填补了我国青光眼微创手术治疗领域的空白。
如果说创新药物的出现解决了部分患者“用得上”的问题,体现了其临床优势,那么如何解决“用得起”的命题,则需要多方进一步的努力。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创新药的发展,一批创新药“跑步”进入医保,让药物可及,让患者能得到更好地治疗。以治疗眼底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为例,新适应症获批后便纳入次年医保目录,极大地缓解了DME患者的治疗负担。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医疗资源仍然存在不均衡状态,部分区域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诊治,主要存在疾病知晓率低和眼科医生少,尤其是青光眼专科医生不足等问题。而现实却是,超过70%眼底疾病患者分布在基层,医疗资源的缺失,导致了大量眼底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确诊和治疗。因此,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眼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眼科医生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眼科疾病知识普及,提高早诊早治能力,尤为重要。
因此,此次大会也将聚焦眼底病与青光眼两大疾病领域,着眼于创新眼科管理治疗,个性化患者诊疗,眼科护理整合,推进眼科疾病早诊早治及全病程管理,加强我国眼科领域的教育和培训,推动我国眼健康从“数量指标”向“质量指标”逐步改善,助力“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实施和国民眼健康的改善。
一直以来,作为全球眼科的引领者,艾伯维致力于将同类最佳(Best-in-class)创新药第一时间带入中国。同时,把更多的中国临床经验与学识带向全球。此次大会的举办,汇聚全球前沿思想的碰撞,将持续推动全球眼科医疗技术和诊疗观念的进步,惠及更多的患者,助力“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实施和国民眼健康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