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胃癌新生物标记物;基因检测产学研转化案例

2024-08-13 12:20:46来源:基因谷
 
胃癌新生物标记物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都与胃癌相关的靶点检测紧密相关,其中新的生物标志物靶点检测就是Claudin 18.2检测,对于胃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7月29日,长海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朱明华在胃癌精准治疗与病理检测科普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朱明华表示,Claudin靶点是细胞跨膜蛋白的总称,Claudin18.2 是Claudin蛋白质家族的一员,它只表达于胃的黏膜上皮,靶位主要是在肿瘤细胞的表面,是一个相对理想的靶点,治疗药物和靶标结合以后一般不会损伤正常细胞。
 
朱明华表示,基于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在治疗前就必须进行相关靶向基因的检测,也是靶向治疗的基础和依据。
 
“Claudin 18.2检测是检测其蛋白水平的改变,主要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中表明,Claudin18.2的表达水平是直接关系到胃癌临床治疗的适应症和效果的评估,在胃癌靶向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朱明华介绍。
 
基因检测产学研转化
 
对于无法确认原发病灶的恶性肿瘤,在胡夕春教授、罗志国教授的领衔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个“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中心”。7月29日,该中心透露,历经7年的研究,通过引入基因检测技术预测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起源,并进行“部位特异性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9.6个月,显著优于“传统经验性化疗”方案的6.6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32%,中位总生存延长9个月。
 
这种追根溯源、精准治疗的方式,有望成为原发不明肿瘤患者治疗新选择。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在线发表了这项重要临床研究。此外,该研究已经由可帮基因转化成为试剂盒并由国家药监局获批上市,可在医院病理科使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运转。
 
为精准打击原发不明肿瘤和多原发肿瘤,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了国内首个“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中心”,汇集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妇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介入科、内镜科、病理科、细胞室等多个肿瘤学科专家团队资源,“多兵种”联合作战。“目前我们医院开设的原发不明肿瘤的专病门诊,相关患者也可以通过预约胡夕春教授、罗志国教授和我的专家门诊来院就诊。”研究者之一、肿瘤内科主任助理刘欣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胡夕春教授、罗志国教授团队开展了名为“Fudan CUP-001”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更精准推断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并实现临床治疗的个性化、精准化,突破既往治疗的“瓶颈”。
 
“Fudan CUP-001研究是全球第一个证实基因检测指导下的部位特异性治疗可改善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生存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胡夕春教授表示:“这提示原发不明肿瘤是由不同原发灶患者组成的异质性群体,而不是一个单一性的疾病。这类患者进行追根溯源,再进行相应的精准治疗有望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柳叶刀·肿瘤学》同期发表述评,以题为“原发不明肿瘤的分子诊断和部位特异性治疗: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高度评价了该项研究:“Fudan CUP-001临床研究充分证明,根据90基因检测结果对原发不明肿瘤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精准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基因表达谱检测指导原发不明肿瘤患者进行部位特异性治疗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在原发不明肿瘤临床实践中,部位特异性治疗将成为新的原发不明肿瘤诊疗标准,推荐使用基因表达谱检测指导的部位特异性治疗,将为原发不明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这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刘欣、张晓伟和姜时雨,共同通讯作者为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胡夕春和罗志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