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不孕不育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三高发病率疾病。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已达到10%至20%。就我国而言,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徘徊在12.5%到15%。换种更通俗的说法,我国每八对育龄夫妇中就有一对被诊断为不孕不育。
目前,我国不孕不育患者超过4000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女性独立因素占40%,男性独立因素占40%,双方共同有一些不孕不育的因素则可以占到20%。换言之,由男性因素导致的不育可能占到所有因素的一半,其中大多数患者无法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因此会出现部分用药无效、反复求诊的现状。
在这部分患者中,约30%的患者由遗传学因素导致,主要表现为少精子症、无精子症、精子畸形率高、精子无运动能力等。此外,遗传问题还可以导致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睾丸体积偏小或隐睾、女方反复流产、辅助生育治疗失败等问题。
要明确的是,遗传学因素导致的男性不育存在用药治疗无效的情况。如果这部分患者没有通过遗传学检查明确诊断,可能会继续尝试性用药或手术治疗,从而延误病情、浪费医疗资源。
因此,当男性出现不育的情况时,有必要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病因。如果将人体发育比喻成“盖楼房”,基因是图纸,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则是砖瓦、水泥、钢筋。当基因出现变异,是图纸出现了错误,属于先天问题;而“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则属于后天问题。
不孕不育可以是“图纸”问题,也可以是“施工”问题。例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先天问题;而抽烟、喝酒、接触污染等环境问题属于后天问题。对于后天问题,相对来说容易治疗;而对于先天问题,目前较难治疗,大多只能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达成生育的目标。
目前,不孕不育已经被证明和特定基因有关,超过100个基因和男性不育相关,基因检测可以检查与生育功能有关的基因是否发生了突变。
具体要测哪些基因,则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临床表现可大致分为性发育异常(如睾丸体积偏小、男性化不足、青春期发育迟缓等),无精子症,少、弱、畸形精子症等,每一类中均可进一步细分。医生会根据不同的表型类别,初步判断患者临床表现和哪些基因相关,从而选择这些基因进行测序。
基因检测报告出具后可辅助医生完成确诊。一旦确诊,则可减少尝试性治疗,例如一些药物的使用。由于精子产生周期为74天左右,患者必须进行长达2个半月的药物治疗,才可以知道药物是否起效。如果患者是由于遗传问题导致的精子障碍(如Y微缺失、减数分裂停滞相关基因变异)或精子畸形(如头部或尾部畸形),通过药物治疗是不可能起到相应效果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据确诊结果,建议患者停止用药治疗,转而采取辅助生殖技术的方案。
另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遗传学诊断可能会对治疗策略产生影响。在性发育异常的患者中,有时会使用激素治疗。然而,同样是核型46,XY的患者,可能存在多种临床表现非常类似的诊断,如雄激素不敏感、5α-还原酶缺乏综合征、睾丸间质细胞发育不良等。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制定的治疗方案会更有针对性,预后更加明确。
此外,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病因还可以减少患者疑虑以及辗转求诊等情况。基因检测也有助于优生优育。相关致病基因变异被发现后,有必要进行遗传咨询,判断后代出现同样疾病的概率。如果有必要,则需要进行产前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如果变异来自于父亲或母亲的遗传,则应该注意家族成员的不孕不育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出现生育力降低的情况。
不可否认的是,基因检测也有一定局限性——
■阴性报告
完成基因检测后,有一定几率会拿到一份阴性报告。这说明本次所检测的基因中,没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变异,可能有以下原因:
不育问题不是由遗传问题所致(概率最大);不育问题仍然存在遗传原因,但不在检测范围内(概率低);遗传问题在检测范围内,但由于检测方法限制,无法检出(概率极低)。
虽然与男性不育相关的新基因仍在不断被报道,但都是较为罕见的基因,若拿到阴性报告,大概率可认为受检者不育问题不是由遗传变异导致的。
■检出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
这种情况下,虽然报告为“阴性”,但在附表中罗列了“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这是由于致病证据不足,导致变异位点无法分类,可能致病也可能是良性基因。此时需配合遗传咨询门诊,进一步收集临床证据,如更详细的临床表现、家族遗传情况等,将“临床意义不明”划为致病或良性。
>>>小贴士
基因检测昂贵吗?
男性不育基因检测项目使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同时对上百个不育相关基因进行测序。
相比PCR技术(如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或第一代测序技术(单个基因筛查等),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覆盖面大、漏检率更低。目前,基于PCR、一代测序的价格为数百元,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价格为数千元以上。该技术已在无创产前筛查、肿瘤伴随诊断、遗传病诊断等领域广泛应用,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支持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开展。
基因检测周期有多长?
高通量测序检测需要完成以下步骤,大致需10个工作日。
以样本质检合格起算,DNA抽提和质检(约2个工作日)、DNA测序文库构建(约3个工作日)、DNA测序(约1个工作日)、生物信息学分析(约2个工作日)、遗传学分析和出具报告(1个工作日)、报告复核(1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