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上窜下跳的PTH “真凶”原来就是它...

2024-10-23 14:39:18来源:检验医学

作者 | 杨寿林

单位 | 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前言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通过肝脏裂解,并在肾脏清除PTH片段,在血液中的半衰期20min。PTH通过调节靶器官(骨、肾和肠)的钙磷代谢,以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同时,PTH的分泌也主要受血液中钙浓度影响,低血钙刺激PTH分泌,高血钙抑制PTH分泌。

 

PTH,降钙素(calcitonin,CT),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是调节血钙浓度的几个最主要的激素。慢性尿毒症患者有功能的肾单位减少,维生素D3活化受影响[1][2],活性维生素D3浓度不足,从而导致钙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下降,磷排泄减少,钙磷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血钙、高血磷现象。

 

长期的低钙高磷将导致甲状旁腺增生,合成分泌PTH增多,同时肾脏清除PTH受阻,导致PTH潴留[3],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PTH是一种主要的尿毒症毒素,因此,PTH检测是尿毒症患者的常用监测指标。

 

本次笔者分享的病例,就与尿毒症患者的PTH检测有关,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影响PTH检测的因素。

 

 

病例经过
 
 
 

6⽉27日,检验科接到肾内科医生来电反映:科内48床病人刘某,前后两天PTH检测结果差距巨大,要求检验科查找原因。笔者立即启动排查程序,查出患者前后两次PTH检测的结果及检测报告如下:

 

标本采集时间

6⽉26日样本

6⽉27日样本

PTH结果

(参考值15~66pg/ml)

38.26pg/ml

900.5pg/ml

 

仅仅相隔一天,两次结果确实差距巨大,临床医生因而提出质疑。为查找原因,首先我们对近期仪器状态和质控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仪器状态正常,质控在控。随后查看近日其他患者的PTH结果,未发现异常情况。最后我们找岀该患者已检测的两支样本,样本状态良好(无脂血、溶血),进行重测,重测结果及对比如下:

 

6月26日样本

6月27日样本

首测38.26 pg/ml

复测33.54pg/ml

首测900.5pg/ml

复测869.3pg/ml

 

两支样本重测结果与首次测试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可以接受,那么哪个结果更趋向于异常(与临床不符)呢?

 

以往遇到此类前后不一致的检测结果,我们习惯翻阅LIS记录,以求更多对比数据。果然,我们在LIS里发现其在6月7日有一次PTH的检测,结果及对比如下:

 

6⽉7日

6⽉26日

6⽉27日

1813 pg/ml

38.26 pg/ml

900.5 pg/ml

 

 

病例分析
 
 
 

把这三次结果综合起来分析,给人的印象是飘忽不定,上窜下跳。

 

从患者的诊断得知,患者为慢性尿毒症患者,如前言中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慢性尿毒症患者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PTH会升高。因此,给我们的第一感觉,6月26日低值的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检测结果呢?

 

笔者科室采用的是罗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平台检测PTH,既然仪器和质控都正常,那分析中的影响因素可以排除,需要再继续排查的就是分析前的影响因素。难道那支结果为低值的标本不是尿毒症患者本人的(护士在门诊采血时搞混了)?但来自患者和护士的反馈却直接打脸,标本确实来自本人。

 

难道真的遇到了离奇事件?患者6月26日上午采血时短暂“康复”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检验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指导的,非神学,只能继续探秘!

笔者决定走出检验科,迈入检验科同仁较少关注的领域—患者住院病历,一探究竟!

 

打开患者病历,果然,在患者的入院记录中笔者惊讶(喜)地发现记录了一行“因甲状旁腺激素高于2024年04⽉23日行甲状旁腺切除+左前臂移植术”。看到这行病史描述,联想到甲状旁腺素的来源,笔者豁然开朗:这次乌龙极有可能是抽血部位造成的假性升高,而非最初认为的假性降低。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笔者再次向护士和患者详细了解了整个抽血的过程,确认两次升高的结果均采自左前臂,6月26日结果正常的那次采自锁骨下静脉。为了再次验证该患者是否会因采血部位的不同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我们在其右臂静脉再次抽血重测,结果如下:

 

至此,真相解开:此次事件的元凶竟是移植在左前臂的甲状旁腺移植体,甲状旁腺虽离开了它的原生部位移植到周围组织,但它仍然含有极高浓度的PTH并释放到移植地组织和血管中,在移植处附近部位采血会导致PTH假性升高。事后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发现一篇文献也报道了同样的PTH假性增高案例,文中提到是因为护士的错误采血导致的[4]

 

 

总结
 
 
 

一份高质量的检验报告需要患者、临床科室、检验科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共同配合完成。现代医学发展证明,检验医学绝不是游离于临床医学之外的独立学科,检验人员的任务绝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

 

医学实验室除了要自身做好全方位、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之外,检验科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作为检验人员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检验医学只有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协调发展、同频共进。

 

参考文献

[1]栾明拥,薛传疆主编,《骨质疏松症调养与护理》,P217

[2]康爱英主编,《生物化学》,P43-P44

[3]贺耀德,况炜主编,《人体机能学基础理论与实训》,P211

[4]王耀鑫,陈浩镭,王天舒,厉倩.采血位置造成甲状旁腺激素结果假性增高1例报道[J].检验医学,2020,35(0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