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积极回应群众呼吁,统一部署规范常用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价格。这也意味着,常用肿瘤标志物的检验将降价。据国家医保局相关司室介绍,规范收费后将助推癌症早诊早治。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广泛适用在癌症诊断、治疗、监测中,例如,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能预示着肝癌风险,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升高可能预示着肺癌风险,癌胚抗原(CEA)在多种恶性肿瘤早期也可能出现异常。
不过,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作用有限,往往需要多项联检以提高检出效能。多项联检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部分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还出现了“应查未查”的情况,对早筛早诊、复发监测造成不利影响。
近日,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规范常用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价格,围绕糖类抗原测定、癌胚抗原测定、甲胎蛋白测定等10个量大价高、区域价格差异大的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开展了第二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
此次治理中,国家医保局结合不同地区价格比较和集采情况,提出了全国统一的预期目标价,普遍不高于50元每项,指导各省份下调高价项目至预期目标价附近,具体价格水平可结合实际,上下浮动不超过10%。
国家医保局还明确,个别项目暂不具备大幅调价条件的,现阶段可适当从宽把握预期目标价,但需深入分析无法落实其他省份或医疗机构可执行预期目标价的原因,并结合其他省份执行情况,引导医疗机构主动参与试剂集采,降低采购成本后调整到位。
截至12月2日,河北、内蒙古、吉林等17个省份已发文下调价格,患者最早于11月30日实际获益。此次规范治理的底层逻辑是地区间价格协同,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必要性,比如,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测定有的地方149元/项,有的地方只要40元/项,地区间价格差异显著,规范后各地价格均在50元附近,地区间价格将更加均衡。与此同时,配套治理措施同步发力,借助检验试剂集采,挤出试剂偏高的价格空间,降低医疗机构试剂采购成本,形成治理闭环。
“未来,国家医保局将持续分批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将降低检查检验价格腾出的费用空间,用于优化调整技术劳务价值占比高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进构建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
解读 1
定期检测不再是“奢侈选项”
癌症是隐匿在生命暗处的“健康杀手”,早期往往悄无声息。医生希望能尽早发现癌症踪迹,所以尽力捕捉肿瘤细胞在血液中释放的“信号”,就是肿瘤标志物。但偏高的肿瘤标志物检验费用犹如一道无形门槛,拦住了许多人迈向早期筛查的脚步。
国家医保局介绍,以男性常见的肿瘤标志物五项检测(涵盖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为例,此次规范治理后,五项检测费用将由原本的500元调至220元,糖类抗原单项费用由127元调至50元,检测费用的大幅降低,使更多老百姓能将其纳入常规体检“清单”。
有关专家表示,这次政策调整后,对有癌症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等高危人群而言,定期检测也不再是“奢侈选项”。
解读 2
多项联检价格将更加亲民
在癌症诊断复杂拼图中,肿瘤标志物检验是关键一环。此次价格规范治理后,临床上组合开展多项联检价格将更加亲民,可减少患者和医生的部分后顾之忧。
例如,在肺癌诊疗领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等标志物协同胸部CT影像,用以区分小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类型、判断分期,让治疗方案“有的放矢”。此次规范治理后,一些地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价格从108元调至50元,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价格从155元调至50元,诊断检查费用直接减少163元。
解读 3
患者可持续监测指标动态
抗癌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肿瘤标志物则化身洞悉战场态势的“晴雨表”。亲民价格支撑下,患者可持续监测指标动态,紧密跟踪手术、化疗、放疗成效。
比如前列腺癌患者术后1-3年,临床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测定。按治理前价格,部分地区患者一年检测费用达960元,三年检测费用2880元,再加上其他检查费用,加重了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价格治理后,患者一年费用400元,三年可节省1680元,直接缓解患者长期、多次监测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