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维生素D:小小一颗作用大

2024-12-10 10:02:37来源:科普中国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越来越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在我国0~18岁的健康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情况较为普遍。所以,孩子出生不久就应开始补充维生素D。然而,关于维生素D的作用、补充方法,以及补到多大年龄,可能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

1.内分泌功能:包括小肠钙转运、骨代谢、肾钙重吸收、胰岛素分泌等。

2.旁分泌功能:包括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

维生素D缺乏有哪些危害?

1.骨骼发育不良:会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等。身体会出现骨骼疼痛、肌肉无力,以及骨骼畸形(如腿部弯曲),还可能会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

2.免疫力下降:孩子容易出现呼吸道、肠道、皮肤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病。

3.精神神经症状: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低下、社交情感发展受损和孤独症谱系障碍。

4.过敏:更容易患变应性鼻炎、哮喘、湿疹等疾病。

5.肥胖:可能影响血糖调节,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6.其他系统病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新生儿还可能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维生素D缺乏有哪些原因?

1.围生期储存不足:若母亲患有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新生儿的维生素D水平更低。

2.生长发育迅速:孩子的体格生长,以及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

3.营养供给不足:①母乳中的维生素D无法满足婴儿的每日需求量;②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通常较少,且其稳定性易受到高温、强光、强酸碱等因素的破坏,所以从饮食上补充维生素D远远不够;③紫外线光照合成是人体最主要的维生素D来源,其合成与季节、海拔、纬度、照射强度、户外活动时间、暴露皮肤的面积,以及空气污染、使用护肤品、不同衣着等因素有关;④我国儿童的维生素D制剂补充率较低。

4.疾病影响:感染性疾病、消化道疾病、肝胆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均可导致维生素D的吸收减少、消耗增加。

5.药物干扰: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新霉素、糖皮质激素、抗惊厥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导致维生素D的吸收和代谢出现明显障碍。

6.其他因素:携带骨代谢障碍或佝偻病易感基因是导致机体内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此外,膳食量摄入不足,以及膳食多样性和脂肪含量不足也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四、维生素D需要补充到几岁?

调查显示,0~18岁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率同样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因此,建议补充至青春期。

怎样预防维生素D缺乏?

1.户外活动:建议尽早带婴儿到户外活动,每天1~2小时,以散射光为好;尽量裸露皮肤,无玻璃阻挡。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在阳光下直晒。

2.膳食:孩子应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

3.补充维生素D制剂:建议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正常新生儿剂量为0~1岁400 U/d,1~18岁400~800 U/d。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 建议自出生1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制剂800 U/d,3个月后改服400 U/d;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可口服维生素D制剂400 U/d。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营养不良及慢性病患儿,维生素D能够提高其免疫功能,有助于改善病情,促进恢复,建议补充维生素D制剂400~800 U/d,同时酌情补充钙剂。

维生素D缺乏如何治疗?

1.补充维生素D:以口服为主,维生素D 2000 U/d为最小治疗剂量,强调同时补钙,疗程至少为3个月。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制剂15万~30万U/次,并停用其他维生素D制剂1个月,用药1个月后随访。肌内干预用药一般只使用1次,如症状、体征均无改善,应考虑其他疾病引起的佝偻病,需做进一步检查。肌内注射给药方法不宜应用于新生儿。之后需要持续补充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

2.补充钙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户外活动少及生长过快的儿童需要联合补充钙剂。

3.增加户外活动与阳光照射:夏秋季节多晒太阳,主动接受阳光照射,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强调每天户外活动平均时间达到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