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虽然通常被认为是小毛病,但每年大约仍有250万人死于腹泻。为了更好地认识和预防感染性腹泻这种传染病,为大家科普一下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常识。
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一种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病,也具有明显季节高峰,细菌感染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则以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感染性腹泻的病因是什么?
感染性腹泻的病因比较明确,是由于多种致病菌导致。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通过口腔进入胃肠道,导致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常见的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多引起儿童腹泻;常见的细菌如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也可引起各类人群腹泻。
感染性腹泻都有哪些传播途径?
感染性腹泻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或消化道传播,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个体接触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等。食用不洁食物或饮用不洁的水可造成感染,与腹泻病人、动物密切接触也可能被感染,食源性或水源性感染则可以引起集体发病。
感染性腹泻有哪些症状?
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如何预防感染性腹泻?
做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做好饮水卫生,提倡喝开水,同时做好饮食卫生,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
为防止菌血症引起的并发症,可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迅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