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专家:温运明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中医医院
前言
血小板参与机体止血、组织修复、血栓形成等生理病理活动,作为常规检验指标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等。假性血小板减少甚至出现危急值时,可误导临床判断,导致误诊、误治等意外事件,增加患者负担,引发医疗纠纷,恶化医患关系[1]。
因此,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血小板计数减少时,需排除标本异常和检验误差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2],确定血小板减少是否真实存在,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患者韦某某,男,72岁,反复胃脘部胀痛3月余,再发伴加重半月,以“胃痛”收住消化内科。入院诊断:慢性胃炎。查体见皮肤颜色晦暗,无皮疹及出血点。既往有冠心病。入院血小板计数40×109/L,仪器报警提示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减少。(见图1)
图1 血常规检查结果
作为临检组的小伙伴,当遇到血小板减少时,使出“一看二镜三查”大招,毕竟,形态学检查是避免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有力的解决方法。
一看:标本状态正常,血细胞直方图异常;二镜:涂片镜检可见约6-8个/每油镜视野,可见数量较多的大血小板(见图2)。
图2 显微镜检查,瑞姬染色,1000×
如此,该患者自身的大血小板干扰了血小板计数,导致结果降低甚至出现“危急值”。最终,显微镜见纠正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约110×109/L,做好备注,沟通临床,报告审核发出(见图3)。
图3 患者最终血常规检验结果
正常血小板直径约2-4μm,大血小板约4-7μm或>7μm,正常红细胞直径6-9.5μm。直方图中,正常血小板主要集中在2-20fL范围内,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分布在36-360fL范围。仪器检测原理为电阻抗法,在电阻抗法中,血小板和红细胞在同一个通道内检测,仪器依据细胞大小进行计数。当标本中存在体积较大的血小板,且大血小板占比超过一定比例时(>20%),仪器检测血小板计数与人工显微镜计数的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存在一定差异,将使得血小板计数失真[3]。
血液分析仪法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是目前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方法。但在检验工作中,血小板自身容易黏附、聚集、破坏等特点,会出现仪器报告结果与临床不符的情况:
采血时血流不畅或压脉带作用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血小板破坏;
采集后标本混匀不当血液凝固导致计数错误;
血标本储存时间过长或低温储存均可激活血小板,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
检测过程中出现吸样错误的随机误差导致计数失真以及大血小板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干扰血小板仪器计数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干扰血小板计数。
因此,报告审核时应结合直方图及相关参数,综合分析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手工计数及血涂片镜检以保证结果的准确[4]。
检验工作中出现血小板减少,可根据“一看二镜三查”的步骤。一看,看样本,看直方图;二镜,借助显微镜辨别血小板减少真伪;三查,确定血小板真实存在,继续调查减少原因。我们在审核报告时,要注意结果的合理性,结合直方图、仪器报警信息、其他参数信息,显微镜复核结果以及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等,作出准确的判断,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温运明 鹿寨县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 副主任技师
仪器法检测血小板计数重复性好,测定速度快,但不能排除标本中血小板形态异常、血小板聚集、体积及光学特性与血小板相似颗粒(如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白细胞水平等)的干扰。因此,检验工作中,出现血常规检验异常值时,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本文分享了血小板仪器法出现危急值时的原因分析,通过显微镜检法对仪器结果进行纠正,为实验室出现血小板减少提供解决思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增强检验与临床之间的信任。
【参考文献】
1.曹雅楠,陈燕红,葛虹,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12):872-873.
2.宋景春,刘树元,朱峰,等.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05):457-474.
3.陈雅文,廖生俊.贝克曼DxH800血液分析仪出现大血小板报警信息时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可靠性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18):2249-2252+2257.
4.王春霞.探究规避血常规检查中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影响血常规测定的方法[J]智慧健康,2019,5(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