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HIV感染者而言,有一项需要经常做的检测叫做CD4+T淋巴细胞计数。那么,什么是CD4+T淋巴细胞,对它进行检测又有什么意义呢,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01、什么是CD4+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又称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种(T淋巴细胞可根据其表面表达的某种特异性蛋白分子来划分为不同亚群,CD4+T淋巴细胞就是表面有CD4分子的T淋巴细胞)。它作为免疫系统的“指挥官”,负责协调免疫应答:可以激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辅助CD8+T淋巴细胞杀伤感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IL-2、IFN-γ)调节免疫反应等。
人体感染HIV后,病毒主要攻击的靶细胞正是CD4+T淋巴细胞,随着病毒对CD4+T淋巴细胞的不断破坏,细胞数目减少,由此引发免疫缺陷相关的疾病。
02、生理意义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约为500~1500个/μl,与CD8+T淋巴细胞比值通常大于1,约为1.4~2.0,这个比值相对较稳定。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或CD4+/CD8+比值异常,提示机体可能有免疫缺陷或过度激活。人体感染HIV后,随着CD4+T淋巴细胞的不断破坏,可出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偏低,CD4+/CD8+比例倒置。
03、常用检测方法
目前CD4+T淋巴细胞检测常用的方法为流式细胞仪测定法,通过荧光标记的CD4抗体识别细胞表面标志物(CD4),结合T淋巴细胞特异性标记(如CD3),可获得CD4+T淋巴细胞计数。
04、临床应用
CD4+T淋巴细胞是HIV/AIDS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免疫学检测指标,具有如下临床意义:
确定HIV感染的免疫状态和临床分期
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是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感染者HIV/AIDS临床分期标准的主要指标之一,并且可提示有无免疫缺陷及轻、中、重度免疫缺陷。
疾病进展监测及治疗效果评价
CD4+T淋巴细胞检测频率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临床医师来决定。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1次检测,启动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进行1次检测,治疗后2年内每3~6个月检测1次(如果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350个/μl,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如果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建议每6个月检测1次)。治疗2年后,对于体内病毒被充分抑制,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500个/μl的患者,建议每年检测1次;>500个/μl的患者可选择性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当出现抗病毒治疗启动延迟、抗病毒治疗失败更换药物方案、治疗过程中重复检测病毒载量>200拷贝/ml的情况时,建议每3~6个月检测1次。对于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患者、出现艾滋病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接受可能降低CD4+T淋巴细胞治疗的患者,按照临床情况定期检测。
经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比值可出现不同程度改善,可据此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重建状态。
05、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因素
生理波动
昼夜变化(早晨较低)、剧烈运动、应激状态可能导致暂时性下降。
疾病干扰
HIV感染是导致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的常见因素,经过规律的抗病毒治疗可出现不同程度改善,但如果患者感染的是耐药毒株或在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发生变异对正服用的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也可能出现规律服药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仍下降的情况;急性感染(如流感、结核)可能导致CD4+T淋巴细胞数量暂时降低;脾切除术后可能出现CD4+T淋巴细胞数量升高,等等。
生活方式
过度劳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和酗酒等),也是导致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
药物影响
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也会影响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
营养因素
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D、B12)、微量元素缺乏(如铁、锌),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也会随之下降。
由此可见,CD4+T淋巴细胞检测是免疫状态评估的“金标准”,尤其在HIV/AIDS管理中不可或缺,可指导治疗决策、预防并发症及评估预后。对HIV感染者而言,是一项需终身随访的指标。同时,为了保证CD4+T淋巴细胞检测值的稳定,建议患者尽量选择相近的时间段采血(如每次都选择上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用药,重视随访。
参考文献:
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
2.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