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年年体检正常,为什么突然被诊断为糖尿病?

2025-03-24 14:46:03来源: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糖尿病相关人群包括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糖尿病前期人群及确诊糖尿病人群。近10年来,糖尿病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通过普通健康体检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及糖尿病前期人群,约占体检总数的20%。因此,定期体检是发现和防控糖尿病的重要途径。

 

主要原因

为何总有一些居民朋友每年的体检都正常,但突然就被诊断出了糖尿病呢?

      1.体检项目不够全面:体检项目通常包括血糖、尿糖、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但这些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如在体检时没有进行更全面的血糖检测,可能会漏诊糖尿病。例如:有一位男性患者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年都进行了常规体检,但一直没有发现血糖异常。然而,在一次体检中,医生根据他的生活习惯和体脂情况建议他进行更全面的血糖检测,增加了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显示其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对于一些体检曾有过空腹血糖在6.1-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的人群,建议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诊,同时做胰岛功能检查,依据结果来制定个性化饮食运动计划,科学预防糖尿病。

 

      2.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高热量饮食、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心理焦虑或抑郁等都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例如:某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生产后其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但她在产后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几年后再次体检时又被诊断为糖尿病。

 

      3. 遗传因素: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如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即糖尿病易感基因由父母传给了子女。要正确认识并对待遗传的糖尿病易感基因,才能更好地避免患糖尿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手段,了解是否携带糖尿病易感基因,对个体的患病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做到防患于未然。

 

       4.其他疾病的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疾病也会影响血糖水平。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导致身体代谢率加快,从而影响到血糖的控制,增加糖尿病患病的风险。
 

糖尿病专科医生建议:

普通人群如何自己评估患糖尿病风险?

筛查有无12项糖尿病危险因素:年龄≥40岁、超重或肥胖、不经常运动、直系亲属有糖尿病、有糖调节受损史、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有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具有以上任何一个及以上者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