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需要血液透析?
健康肾脏如同人体的“净水器”,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毒素、调节电解质和水分平衡。当肾脏衰竭时,毒素(如肌酐、尿素氮)在体内蓄积,患者会出现恶心、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脏衰竭或昏迷。
血液透析通过人工肾(透析机)模拟肾脏功能,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器过滤后回输体内。它能清除毒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并排出多余水分。
02哪些人需要接受血液透析?
1. 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GFR)<15 mL/min/(1.73m²)。
2. 急性肾损伤:如药物中毒、严重感染导致的肾功能急剧恶化。
3. 其他特殊情况:严重高钾血症、肺水肿等需紧急透析。
3、血液透析如何操作?
1. 建立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通过手术将动脉和静脉连接,形成血流量充足的血管通路(首选方式,需提前3-6个月准备)。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紧急透析或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感染风险较高)。
2.透析过程
每次治疗约4小时,每周需2-3次。
血液通过透析器时,毒素和多余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透析液,净化后的血液返回体内。透析液成分(如钠、钾、钙浓度)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4、透析患者的日常管理
1.饮食控制
限水限盐:每日饮水量=前日尿量+500ml,避免水肿和高血压。
低磷低钾:减少坚果、香蕉、可乐等高磷高钾食物,预防骨骼病变和心律失常。
优质蛋白:适量摄入鸡蛋、瘦肉,避免营养不良。
2. 并发症预防
贫血:需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并补充铁剂。
骨病:服用磷结合剂和活性维生素D。
心血管疾病:控制血压、血脂,定期检查心脏功能。
3. 心理与生活支持
透析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家属需给予情感支持。
适度运动(如步行、太极)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疲劳。
5、血液透析的局限性
无法完全替代肾脏:透析仅能清除小分子毒素,对中大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清除效率低。
长期依赖:患者需终身透析或等待肾移植。
并发症风险:包括低血压、肌肉痉挛、感染等。
随着技术进步,便携式透析设备和生物人工肾的研究为患者带来新希望。同时,早期预防慢性肾脏病(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定期体检筛查肾功能异常,仍是减少尿毒症发生的关键。
血液透析虽不能治愈尿毒症,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仍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进步让“透析人生”不再灰暗,生命的希望始终存在。